室友小A前段時間去學了舞蹈,然后興沖沖地號召一幫子人排練元旦的節目。時間很緊,不得不抽出早中晚的空余時間泡在鏡子前排舞。
冬夜的溫度很低,我常常是打著顫地抱怨寒冷難挨,她卻是熱氣騰騰的回來,帶著一臉滿足。
我實在奇怪,問“這么大冷天的,跳舞不難受嗎?”
她說:?“很開心啊,我喜歡跳舞的感覺!”
繼而又是風風火火地在群里和其他姐妹討論舞蹈的事。
初選的時間臨近,舞蹈排練的差不多,小A開始拿著錄像讓全寢的人幫忙找問題。小A基礎薄弱,動作總是因為發力點不對而軟綿綿的,她跺腳,又是這個地方,啊啊啊啊繼續練。女生也都安慰:排練時間這么短,還可以的。
我嘴上安慰著,心里卻想:明明一堆的問題,哪來的勇氣去全校面前表演?活像一只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狐貍。
但我知道,與其說是嫉妒,倒不如說是羨慕她大方自然的姿態。
想達到就努力去拼去練,喜歡就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熱烈又積極才配得上喜歡這個詞。
曾經,我也是一個為了喜歡就不顧一切的人。
想要什么得到了什么都可以大聲的向世界宣告,任性的扎進喜歡的領域不回頭。我有底氣,周圍的人也認可我這份底氣。
可是,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那些絢麗的喜歡漸漸褪去顏色,不再鮮活,成了回憶里的一段影像。
喜歡畫畫,也喜歡寫文,風花雪月和酒曾是最喜歡的意象,組合起來可以是帶著傷感的故事也可以是帶著情的畫。
憑著這點興趣,去網絡上尋找更大的天地,見到了更多厲害的人,他們的筆下風花雪月有鮮活的生命,人物擁有真正的喜怒哀樂。
我這點自以為的才華完全是不自量力。
有了這些天花板一樣的存在,我再來看自己的作品是哪哪都不順眼,常常是費勁心思畫的草稿,改著改著就進了垃圾桶,它不好,它就不值得存在、不值得被展示,我如是想。
會挫敗嗎,會。
會放棄嗎,倒也不至于。
我只是在日漸的在所謂的嚴苛高標準下,喪失了樂趣。
表達自己還是模仿大神,我選擇了后者。
在作品完成時,聽著別人的贊美比以前要好很多,我內心五味雜陳。
這不是我的,厲害的不是我。
我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可我現在卻真的陷入一個完美主義的死胡同,走不出,看不透。
前路太長,想要達到的目標太遠,自身的儲備和理想的境界的極大反差,常常讓我苦惱的直接陷入自我貶低。
不好,沒用,垃圾,這些詞徘徊在腦海中,
再下筆時,大腦空白,真正的沒了想法。
最初的向上的激情消磨殆盡,看到小A,就像看到曾經的自己,
不同的是她沒有陷入那條名為“完美主義”的胡同。
再來說說我的室友小B,
她是個全能型選手,會板繪,ps很厲害,還會剪輯音頻視頻,重點是她可以接商稿賺外快。這個我在現實生活中碰到的大神,讓我看到了所謂天花板的苦惱。
在技術達到一定境界的時候,拼的就是靈感和才華。
一次酒后,她紅著眼,斷斷續續的絮叨著為什么現在畫畫一點感覺都沒有,明明賺到了錢,卻畫的越來越痛苦。
到最后她說:“我寧愿我畫的菜一點,生活還會舒服一點……”
?“那些接稿的甲方真的就是外行,沒有審美,最后定的稿是我自己不喜歡的一版,可怎么辦,人家滿意!”
我知道各人有各人的煩惱,
小B的完美主義和我的完美主義都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可她的例子又確實的告訴我,
當喜歡的事情和職業和金錢掛鉤的時候,等著你的是更大的不自由。
更多的時候,我們也許都不會認識到這種完美主義的包袱,我們只是習慣于把問題歸結在自己身上,就像從小父母告誡的遇到問題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久而久之,這變成了一道枷鎖,一道束縛在心靈上讓人無所適從的枷鎖。
達不到,完不成,做不了,
這些問題最后都可以歸結于自己能力的不足。
其實破解的方法很簡單,just do it。
漫漫的人生長路,有那么多需要拼盡全力去做的事,
為何不把簡單的喜歡保留在簡單上,給沉冗生活中的自己一份喘息的空間。
喜歡,得到樂趣就是一種滿足,何必把沉重的包袱主動攬到自己肩上。
也是,這個時代太浮躁,大肆鼓吹的都是成功學,
直接把沒有利益的事物判了刑,所追捧的也是炫目耀眼的事物。
對于那些耀眼的,
我們能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努力,我們所了解的也是表面的榮光,
在這種情況下的完美主義,無疑是消耗對喜愛的熱情。
興趣,逐漸變成一種手段,一種競爭的工具。
在你爭我搶的過程中,摻雜了太多的無奈,
再回頭,你還想得起最初選擇它的原因嗎?
在這段喜歡還未變質的日子里,就盡情享受喜歡的事物帶給你的多巴胺,在可以簡簡單單的時候選擇簡單,其余的就留給未來。
誰都不知道你的喜歡會走到哪一步,何必憂愁呢?
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
“自在如風,方可心似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