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個特定的年代,就像我現在還記得哥哥姐姐們的80年代,滿屋子的海報是張學友,張國榮,和他們一起舉起雙手指天一樣唱著粵語歌。
我生在90年代,這個大家會時而追求復古,時而又新潮到無可附加的時期。我們看著《流星花園》長大,伴著《康熙來了》結束而結束我們所認為已經不再的青春。我看過多少言情小說到現在已經記不清了,饒雪漫都變老了,郭敬明都開始秀肌肉了,就像我看青春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的時候,我所能沉浸進去的不是故事,而是想起自己在被窩里看他們時的15,16歲的光景。那時候第一次知道了誰是村上春樹,也會拿著七堇年的《被窩是青春的墳墓》去湖邊晃晃去顯示自己的文藝。
前些日子,朋友車上有好幾個歌單,其中一個歌單很好聽,我禁不住夸了一句,但是朋友卻是這樣說“現在的小朋友都不聽這些了,他們上車就讓我一首一首的切” 朋友似是調侃的說著,是啊,以前會覺得25歲很遠,遠到我不需要去想,因為那時候我所期盼的是長大。但是真正到了25歲的時候,你卻會期盼眼角不要有皺紋,別人說你像高中生的時候你會發自內心的開心,你不想去鎖定一個30歲的目標,因為總覺得還早,那還遠,其實你早已在這條路上走著,而且你離這里很近。就像《康熙》結束的時候我哭了,朋友很不懂為了一個綜藝節目動情到如此地步,她說那以后你沒有可看的了,我現在還記得說,我會再看一遍,這樣又是一個12年,又是一遍我不覺得過去的青春。
其實很開心會長大,長大了就能穿上嫁衣,就能成熟干練的工作進入社會,但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起,懷念起幼稚單純的天真。就像我聽了上千遍的紅日,再有無盡的正能量和憧憬,也會在時間這個惡魔般的天使的作弄下給你壓力。
時間在我看來一直是天使,他永遠告訴我,不要去焦急的答完人生這個考卷,而是去記得去拿個高分,因為擁有愛情友情親情什么時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