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目標是看完《解憂雜貨店》,一頁一頁看的很慢,卻不知不覺翻了過來,看完了。
知道這本書是在元旦的時候,坐車回家,看高鐵上有人看,“解憂”字面上個人理解認為它是一本講心理學的東西,然而拿到這本書發現并不是。
這本書是冥想認識的一個小伙伴送我的,說讓我看完寫讀書筆記。答應的很好,可是看了一個多月,沒翻幾頁,在上周定了目標之后,被沒達成的懲罰驚嚇著,一周搞定了。
可是讀書筆記,還是寫不出來,不知道該如何下手,也許讓送我書的小伙伴失望了吧。
不過這本小說寫的,以我沒看幾本小說的眼光來評價,真的寫的很好,很嚴謹,第一章跟二/四,感覺沒什么聯系,通過第五章卻把這個故事穿線連起來了。
書中的三個小偷,在現實社會中也代表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潛藏的一個矛盾的自我吧,勸人去向善,去承擔該承擔的責任,不要去想不勞而獲,而自己的行為卻狠狠打臉,原諒、包容自己的放縱與自私。
送我書的小伙伴說:“如果可以我也想做雜貨店的店主”書中雜貨店店主并沒有想象的難么快樂,他解決了很多別人的煩惱,而他自己的煩惱卻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還讓愛他的那個她終生未嫁。他真的沒有后悔他當初的離開嗎?
書中提及了很多寫信,三四十年后的人給三四十年前的人提供建議,如果你收到一封來自2050年的信,你會相信嗎?
如果你可以給未來三十年后寫封信,你又會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