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日子,我在北京,見了好多好多的人,有新朋友,有老朋友,聽了形形色色的故事。一個晚上,我約了 leon 在車庫咖啡敘舊,leon 是我大學時期認識的一個創業小伙伴,就讀清華。酒過三巡,leon 突然拋出一個問題:你認為作為一個個體如何才能在競爭中突圍?我當時沒有給出滿意的答案,不是我說不上來,而是有太多想說以至于我不滿足于只通過廉價的口頭表達,我更希望用文字的形式系統性地呈現出來。回到酒店,我總覺得心里塞著好多東西驅使著我寫點什么卻又不知從何下筆。我沖了個澡,理了理思緒,才寫出了第一段話。
每個人都想著如何突圍,如何在各自的圈子里脫穎而出。我腦海中一直揮之不去的一個畫面就是,一個用肉體堆積起來的人山,不斷有人往上爬,不斷有人掉下去,有成功登頂的人,也有迷路的人。我今天這篇文章,絕不是什么成功學或者心靈雞湯,僅僅是基于這幾天見聞的一些嘗試性的思考與探索。
我們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掙錢。這不是什么低級趣味,什么銅臭味的事兒。我認為合法掙錢是世界上最有尊嚴的事情。(當然,順便能改變點世界什么的,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掙錢的方法有很多。對于個體而言,最常見的就是掙自己的錢 —— 上班打卡領工資。還有掙別人口袋里的錢 —— 寫小說,做音樂,開淘寶店。我們嘗試跳到掙錢的對立面 —— 消費這個角度來看,因為人們的交易入口在哪里,你的掙錢入口就在哪里。
縱觀人類的經濟發展史,我們的交易入口發生了從 流量 到 價格 的變化。所謂的流量入口就是:把東西放到你面前,你能看到你能挑選。現在的京東、沃爾瑪、線下實體店就屬于這個范疇。
所謂的價格入口就是:當流量不是問題的時候,性價比便開始成為了交易入口。小米就屬于這個入口。
而這其中,決定性因素只有一個 —— 稀缺性。幾乎所有的變化都是因為稀缺性而產生的。
在交易不方便的時候,交易本身的可能性成為了稀缺性,于是流量自然成為了入口。舉個例子,商業社會伊始,只有你家提供賣鹽的服務(稀缺性),交易非常不方便,大家只能到你這兒來買鹽(交易入口)。
當市場上開始出現很多家鹽鋪的時候,你兜里的貨幣開始變得更為稀缺(稀缺性),于是人們開始考慮市場上質量更好價格更低的鹽(交易入口)。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下一個交易入口?我不知道我的猜想對不對,我認為人格魅力正在成為下一個交易入口。為什么?我們接上之前的兩個入口(流量、價格)繼續說。互聯網時代,交易變得極其便捷,出現各種各種的同質化選擇(流量不再成為入口)、中產階級開始崛起以及各種互聯網信貸的出現(購買力的稀缺性開始下降,錢不再是問題,價格不再成為入口)。那么請問,哪里還有稀缺性?
人,就是人。每個真實的、獨一無二的人,就是稀缺性。
我們來看看這些中華品牌:吳良材眼鏡、張小泉剪刀、王老吉涼茶、胡慶余堂… 很多很多,無一不是把獨一無二的人格作為了交易的稀缺性。西方世界就更是不勝枚舉,Giorgio Armani、Chanel、Lamborghini、Disney、McDonalds…
所以你看我為什么要把我電子書的中文名叫做《Kitten的動畫學習手冊》,我的指彈視頻統一以《Kitten的指彈吉他》為主標題,其實也是這個原因。
但是有價值并不就等于有價格。空氣有價值啊,但是沒有價格,因為它不具備稀缺性。
所以為什么你需要開微博、開知乎、開Github,其實都是在經營一個獨一無二的人格,本質上都是在創造稀缺性。不管你服氣還是不服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一個真實存在的、有個性有本事的人格開始成為新的交易入口。
很多人都說老羅的商業其實就是一個粉絲經濟。我不這么認為。所謂的粉絲經濟是明星代言產品粉絲蜂擁去買這樣的事兒。但老羅不是,老羅是用自己的價值觀做事,然后剛好有認同這種價值觀的人買單了而已。不信,你讓老羅去賣化妝品試試。老羅就是一個人格型的交易入口,他的價值觀和方法論恰好成為了平淡無奇的商業世界的新的稀缺性。
另外一個我所目睹的例子就是許岑(我也覺得奇怪,為什么全是錘子科技的人)。能彈吉他,能教英語,能出唱片,能做幻燈片,有鮮明的人格,關鍵還有臉。很多人都說,“為什么我看許岑裝逼卻一點也不反感?”。我想,這就是人格的力量吧。
類似的人格型交易入口還有李笑來、羅振宇、王自如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有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的社群,于是便有了自己的生意。
有一句話說的好:“你的報酬不是和你的勞動成正比,而是和你的勞動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當我大三那年突然開竅開始拋棄所謂“價格是圍繞價值波動”的理論,明白供需才是價格背后全部的原因時,我就想明白了這個問題。從那以后,我在提升自己能力時就更關注一些別人不關注的點,嘗試著讓自己不一樣。這幾天一些朋友一見面就會很客氣地夸我牛,我說沒有,他們認為我只是出于謙虛(坦率地講,過度謙虛就是裝逼)。其實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沒有那么牛,很多細節甚至不如其他人,可是身邊每個人都覺得我很特殊。我想,我不是真的特殊,而僅僅是做了我能做而且一直在做,別人沒做而我去做了的事而已。
培養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稀缺性,努力和別人不一樣。
我想說的就是這些。
本文源自于: KITTEN-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