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別離》在電視臺的首播已經結束了。據說,大部分中國家庭的收入都趕不上劇里最窮的一家,人家好歹有500萬拆遷款。
所以,這是一部匯聚國內“有錢人”的錢戲,有錢人里的三個階層給我們展示了有錢群體不同的價值觀,特別是教育子女的觀念。
如果問為什么要奮斗,要賺錢?可能很多人都會回答:為了孩子。
那就來看看有錢人是如何為孩子的——
富一代:爸爸是有錢人,所以你要讓我有面子
張亮忠身家過億,靠賣魚白手起家,在有錢之后做了一系列躋身上流社會的努力。兒子國內成績不佳,只能讀個職高,未來接班可能有損領導人形象。所以,在朋友的啟發下,當爸的想送兒子出國留學鍍鍍金。而兒子張小宇覺得所謂的悉心安排不過是一種拋棄自己的方式而已,家庭矛盾日益增加。
欲望就像女人的衣柜,永遠填不滿。人吶,沒錢的時候希望有錢,有錢了就希望變成貴族。
像張亮衷這樣白手起家的人來說,他們渴望成為真正的權貴,渴望輸出自己的價值觀。特別是沒有接受過良好教育的有錢人,他們對知識分子的態度是十分矛盾的,他們在表達對知識分子的不屑時,又對知識精英的良好背景有一種天然的渴望。
所以,他們的孩子就背負上了“光宗耀祖”的責任。孩子,你需要有出國留學的經歷,你需要子承父業,至于你的想法嗎?先擱著吧。
中產階級:一定要進入重點大學
方朵朵的家庭是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她的父母都擁有較好的教育背景,令人尊敬的職業,有體面的生活。但方朵朵的母親董文潔用近乎變態的標準嚴格要求她,試圖將女兒控制在自己手中。在這個家庭里,成績是擁有獎賞的唯一標準。
他們無比需要安全感,所以時刻陷在一種對不安全的焦慮中。
董文潔所代表的中產階級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但無法成為真正的富豪。他們無法真正的感受到安全感,因為只要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他們的下一代就有可能會失去中產階級的地位。中產階級這個詞本身就被賦予了太多的偽標簽,標簽一多就產生了階級焦慮。他們無法自身消化這種焦慮,就將焦慮發泄到子女身上。
他們知道成績不能代表一切,但又不愿意孩子在這場競爭中跌落到下一層階級。所以,孩子的最大任務就是竭盡全力保持不下滑,至于孩子自己的想法?再說吧。
工薪階層:渴望通過孩子改變命運
金琴琴的家庭是最普通的工薪階層。琴琴是學校里的學霸,成績從未出過年級前十。在這個家庭里,媽媽吳佳妮擁有對改變命運的強烈渴求,她將自己這種近乎強迫性的渴望也投射到了女兒身上。吳佳妮不希望琴琴因普通的家庭出身而喪失了更好的可能性,正在考慮送女兒出國。
掙扎、孤注一擲,總是咸魚幻想翻身的第一步。
現在的社會,階級之間向上流動的通道已經逐漸關閉,靠自己的努力來脫離現有階級,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限于金錢、人脈等因素,急于向上的父母將希望完全寄托在子女的身上。然而這種教育不僅過程痛苦,更多時候結果也是痛苦的。
孩子成為全家脫離現有階級的希望,你讓他們聽聽孩子的聲音?抱歉,沒時間聽。
欲望、安全感、掙扎,早已成為父母勒住孩子的繩索。
他們朝著自己設定的方向,用繩索拖著、拉著、拽著孩子往前走,對他們來說,放手總是難以做到。
在漸富的路上,你還記得自己的初衷是為了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