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這已經(jīng)成為了我的一種習慣。帶著這樣的習慣,我在文字的世界里徜徉,于是我的生活有了一抹絢麗的亮色。 小時候,我住在山的那一邊,沒有電的村子,寂寞和孤獨占據(jù)了整個心靈。半夜里,一聲火車的轟鳴呼嘯而過,在漸漸遠去的裊裊回聲中,我就再也無法入睡。我想象著山外的世界的精彩,痛惜著山里生活的酸與痛,幼小的我正是帶著對山外生活的渴望,一路顛簸,跨越大青山,走到了山外的世界。我的散文《山的那一邊》也就是基于這種情懷而一揮而就。 喜歡故鄉(xiāng)的山,鐘情故鄉(xiāng)的水,更感恩與我相識相交相處的人。山,水,人,構(gòu)成了我散文作品的主體。一個熱愛文學的人,大多都有一顆敏感的柔軟的心。記得多年前,我和一個要好的同事走在校園,那是早春二月的天,二月的樹。當我的目光落到校園里那棵高大的香樟樹的頂端時,看到那一抹淺淺的鵝黃,我駐足欣賞,并且生出了一種莫名的感動。我自言自語道:“你看,多好的顏色,這就是蓬勃的生命,這就是世界呈現(xiàn)給我的幸福啊……”同事順著我的目光,她也看到了那一抹淺淺的鵝黃,但是,她笑了,說:“這很正常啊,春天來了,萬物復蘇,樹葉子都開始長出來,這有什么感動和幸福的?”或許她在嘲笑我的神經(jīng)質(zhì)。我終于明白,一個熱愛文字的人,他的內(nèi)心是充滿詩情和快樂的,也是一般人不可理解的。在香樟樹的啟迪下,我的散文《裸綠》就此誕生。 我是中學語文老師,在課堂傳道授業(yè)解惑,教材的不斷更替督促著我要不斷學習,指導學生閱讀寫作,讓我如魚得水!大多老師都不太喜歡教學生作文,而我恰恰相反,我和學生說起作文就來勁,指導學生作文就快樂。我把這種快樂傳遞給了學生,自然,我的學生也就愛上了作文,他們在傾訴中感悟,在感悟中記錄,我的語文課堂因為文學而精彩紛呈。 我一直給自己定位為一個中學語文教師,寫作只是我的業(yè)余愛好。但是,正是因為寫作給我的生命注入了無窮活力,讓我享受到了常人無法想象到了幸福感,所以,我說,我們每個人都不一定要成為什么“家” ,而這樣的愛好如果能助你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那何樂而不為?在這條路上,我應該感謝一路給予我鼓勵的許多文學大家,沒有他們的欣賞和助推,我不可能有這份勤奮。 我要感謝張興武老師。張老師是一個很低調(diào)的學者,我們之間一直都沒有過多的來往,因為一份共同的愛好,因為相同的職業(yè),我們成為了朋友。張老師很少發(fā)微信,因為他太忙。我的微信他常常來點個贊。我仍然很感動,他是在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他對我的關(guān)注,他在告訴我,他在我們的微信圈子中一直都有他這個讀者的存在。幾年來,我只是接到張老師的幾個電話。電話響起,屏幕上顯示他清瘦的笑臉。他總是親切地問候:“張曉蓉,你最近還好吧?是這樣一個事,我向你約一篇散文……”簡短的交代幾句,末尾總是附上這樣一句話:“你自己斟酌去寫呢,這不需要我過多的來說!相信你能行!”就因為這樣的一些鼓勵與肯定的話語,我可以放下手頭任何的事情,我把工作之余的所有時間都交付給了一臺電腦?!豆释岭y離》交稿后,我有了勇氣寫作幾萬字的大散文。今年十一前夕,張老師的電話響起,我抓起手機直接問:“張老師您好,有什么事?”果然,張老師再次向我約稿,同樣是寫作一篇散文。他也只是簡單囑咐,說:“你在10月22號前把稿子發(fā)給我就行!”我的十一長假就這樣定在了電腦前。我擬定的題目是《那山,那水,那些人》。故鄉(xiāng)的山,高聳慈愛,故鄉(xiāng)的水,多情纏綿,故鄉(xiāng)的人更是讓我魂牽夢縈。一方山水養(yǎng)育的一方人,我由山和水帶出人。這篇散文的主要寫作對象是人。我的八十老父張玉榮同志 ? ? ? ? 在眾多的人中,我進行了篩選,我確定寫四個。首先跳入我腦中的就是我的八十老父。父親是入贅到周家的,他出生貧寒,但他身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勤勞。60歲退休回歸故鄉(xiāng)黃土地,整整有了20年。在那個比較閉塞的山村,他的理念他的勤勞與善良是真正起到了引領(lǐng)作用的。曾經(jīng)有人就這樣說過:“你看人家玉榮(我父親的名字)哥都這樣勤快,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我的奶奶健在,已經(jīng)是快百歲了。我的父親善待老人,每天在田地間忙忙碌碌。他的果園是碩果累累,除了自給還大量出售。他還養(yǎng)蜂,把那些小生靈像寶貝一樣看待,他用自己購買的血壓計義務給鄰居們測血壓……但是,父親畢竟老了,他時常感覺到留守老人的孤獨,雙休就盼望我們都回去?;厝ズ?,父親和母親就更忙碌,但老屋有了笑聲有了生機,他忙并快樂。每當我們大包小包離開家時,父親又在和我們約再次回家的時間!人活七十古來稀,即使如今人均壽命增加了,但父親患有高血壓,我在隱隱之中總是感覺說不定哪一個父親就會離我而去!想到這些,我覺得我應該認認真真給父親寫點東西了,文字是生命的不朽。于是第一個小標題就是“八十老父 ” !這段文字很完整地記錄了父親的人生軌跡。我想,在父親的有生之年讓他來閱讀,這對于他來說或許是一種最大的幸福。第二個人物我寫作的是“山茶老黃” 。老黃是我的同事黃艷平老師。她是一個很活潑能歌善舞的辣媽。我們在一起工作,在一個校園歡笑,真的有很多的故事可寫。用她的話說就是“吵吵鬧鬧又如影相隨” !這是對我們之間關(guān)系的最真實的寫照。當我把初稿給她看時,她開心地說:“老張,你還記得嗎,我們曾……我們還在一起……” 一件件的事情從她的口中連珠炮似的彈出,我的大腦中又電影似的閃現(xiàn)。是啊,值得寫的故事太多太多。我說:“等我退休了,再來個長篇!”在我的生活圈子中,除了同事,還有很多其他行業(yè)的人,我把目光聚焦在了理發(fā)師鎮(zhèn)祝平身上。鎮(zhèn)祝平是“剪剪風”的老板娘,理發(fā)師。在眾多理發(fā)店中,她家的回頭客最多。往往到她那里理發(fā)都要預約。所以,她是誠信經(jīng)商的典范,這種精神也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要倡導和發(fā)揚的?!敖鸺粜℃?zhèn)”標題就這樣敲定了。在當今留守時代,農(nóng)村留下來的除了老人就是孩子,所以,養(yǎng)老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難題。在我目睹了好多家庭的糾紛都是源于養(yǎng)老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的殘酷現(xiàn)實后,我的身邊一個好的典范就跳出來了,他就是“夫子老王” 。老王名叫王承瑚,是慶賀寺中學的一名老教師,他的孝道堪稱一流。再過兩年,老王就要退休了,在他臨近退休的年齡,我覺得我有必要給這樣一個為社會為家庭默默奉獻了幾十年的小人物留下一些只言片語。我的八十老父張玉榮同志 ? ? ? ? 在眾多的人中,我進行了篩選,我確定寫四個。首先跳入我腦中的就是我的八十老父。父親是入贅到周家的,他出生貧寒,但他身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勤勞。60歲退休回歸故鄉(xiāng)黃土地,整整有了20年。在那個比較閉塞的山村,他的理念他的勤勞與善良是真正起到了引領(lǐng)作用的。曾經(jīng)有人就這樣說過:“你看人家玉榮(我父親的名字)哥都這樣勤快,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我的奶奶健在,已經(jīng)是快百歲了。我的父親善待老人,每天在田地間忙忙碌碌。他的果園是碩果累累,除了自給還大量出售。他還養(yǎng)蜂,把那些小生靈像寶貝一樣看待,他用自己購買的血壓計義務給鄰居們測血壓……但是,父親畢竟老了,他時常感覺到留守老人的孤獨,雙休就盼望我們都回去?;厝ズ?,父親和母親就更忙碌,但老屋有了笑聲有了生機,他忙并快樂。每當我們大包小包離開家時,父親又在和我們約再次回家的時間!人活七十古來稀,即使如今人均壽命增加了,但父親患有高血壓,我在隱隱之中總是感覺說不定哪一個父親就會離我而去!想到這些,我覺得我應該認認真真給父親寫點東西了,文字是生命的不朽。于是第一個小標題就是“八十老父 ” !這段文字很完整地記錄了父親的人生軌跡。我想,在父親的有生之年讓他來閱讀,這對于他來說或許是一種最大的幸福。第二個人物我寫作的是“山茶老黃” 。老黃是我的同事黃艷平老師。她是一個很活潑能歌善舞的辣媽。我們在一起工作,在一個校園歡笑,真的有很多的故事可寫。用她的話說就是“吵吵鬧鬧又如影相隨” !這是對我們之間關(guān)系的最真實的寫照。當我把初稿給她看時,她開心地說:“老張,你還記得嗎,我們曾……我們還在一起……” 一件件的事情從她的口中連珠炮似的彈出,我的大腦中又電影似的閃現(xiàn)。是啊,值得寫的故事太多太多。我說:“等我退休了,再來個長篇!”在我的生活圈子中,除了同事,還有很多其他行業(yè)的人,我把目光聚焦在了理發(fā)師鎮(zhèn)祝平身上。鎮(zhèn)祝平是“剪剪風”的老板娘,理發(fā)師。在眾多理發(fā)店中,她家的回頭客最多。往往到她那里理發(fā)都要預約。所以,她是誠信經(jīng)商的典范,這種精神也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要倡導和發(fā)揚的?!敖鸺粜℃?zhèn)”標題就這樣敲定了。在當今留守時代,農(nóng)村留下來的除了老人就是孩子,所以,養(yǎng)老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難題。在我目睹了好多家庭的糾紛都是源于養(yǎng)老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的殘酷現(xiàn)實后,我的身邊一個好的典范就跳出來了,他就是“夫子老王” 。老王名叫王承瑚,是慶賀寺中學的一名老教師,他的孝道堪稱一流。再過兩年,老王就要退休了,在他臨近退休的年齡,我覺得我有必要給這樣一個為社會為家庭默默奉獻了幾十年的小人物留下一些只言片語。? 這就是我的散文《那山,那水,那些人》的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這篇散文,因為人物形象鮮活,是我熟悉的親人朋友,我寫起來相當順手,幾乎是一氣呵成,從張老師約稿到我交稿只有十天時間。 我的寫作歷來崇尚真實,散文所呈現(xiàn)的必須是真實的生活。我關(guān)注生活,被生活中的人和事所感動,于是這樣的人和事才會再現(xiàn)在我的筆下。我很欽佩茨威格,當我引導我的學生閱讀《偉大的悲劇》一文時,我介入了我的評價。我說:“茨威格的傳記寫得相當漂亮,但他不是給自己立傳,而是給他人立傳,并且是給悲劇人物立傳。這體現(xiàn)了他的一種闊達的胸懷。一個人,沒有感恩的情懷,沒有悅納他人的美德,是做不到這樣一點的……”寫作就是感恩,就是悅納,帶著這份美麗的情愫,徜徉在文字的天地,我很幸福! 我等待再次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