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簡介
王績,字無功,隋末唐初人,先仕后隱,曾為秘書省正字,縣丞,太樂丞。后“因醉失職”,解官去職,隱居。
002家境
隋末世家,其兄王通是當時有名學者,號稱“大儒”,被尊為“文中子”。有房產和園林,在東皋有一些田地,自起別號“東皋子”。
003社會環境
隋朝末年,和魏晉類似,社會動蕩不安,為官者只顧貪贓枉法,升官發財,一些讀書人的墮落即是儒家傳統的墮落。
004“雙重”隱士
一層意思:身體隱居到故鄉;
二層意思:每日飲酒沉醉,隱匿到醉鄉。
005思想
追求哲學思想,一說,儒釋道三家各有缺點,又說三家可以調和。但是受道家思想影響更深。
006言行
言行作風接近師法老莊的魏晉名流阮籍、嵇康等人。
007酒德
宣揚“可以全身,杜明塞智”的酒德,實際是以哲學理論為幌子的一種麻醉,消極避世。
008仕與隱
中國詩歌一直有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仕與隱”。凡是讀書人,都有過仕的理想,“學而優則仕”,很多人求仕不得轉而隱。孔子是“圣之時者”,可以仕則仕,可以隱則隱。
009詩文
受陶淵明影響,多半以田園閑趣為內容,在平淡閑適外反映出一種復雜深刻的內容,而且五言律體詩從他開始逐漸成熟起來。
010終南捷徑
唐代一個俗語“終南捷徑”。有一個叫盧藏用的人,隱居到長安城外很近的一座山里,這座山叫“終南”。他每天高談闊論,自視清高,好像鄙薄世間一切名利地位。皇帝聽說有這樣一個高人,就派人請他出來做官,不用參加科舉考試就達到了目的。后來人們把這種做官的最快的途徑,叫“終南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