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公遠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師承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同時他也是另一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老師。
全書借蘇格拉底和另外一些朋友的對話來完成。初始,讀得很費勁,因為蘇格拉底口中的話說得太饒了,很多話要反復的看幾遍,才能大概明了其所要表達的意思。
書的一開始就針對正義和不正義展開了辯論,朋友說不正義比正義更有利,正義往往會吃虧,不正義的人利用自己的一切能利用的資源貪婪索取,損人利己,損公肥私。那他損誰的利呢?自然是那些正義的人和弱小無力的人,所以正義的人往往因為自己的不爭不搶,不貪,被那些不正義的人鉆了空子,失掉了自己本因該享有的利益和好處。
看到這里,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是發自內心的認同,甚至還有的人會說,好人命不長,禍害遺千年。這就是現實的社會,還有說法,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想這些都是覺得不正義的人實則是生活得無比的風光的,而且很多人其實內心隱隱的也都向往那樣風光的生活吧?
其實很多人現實中并不是贊同那些損人利己的,為了名利不擇手段的做法。只是因為現實社會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或者說一些人因為受了其他不正義的人都一些傷害,卻無處申訴,有苦難言。漸漸的內心就會產生一些懷疑和動搖,動搖自己繼續做一個好人的決心,當有一天,這些弱者或者好人掌握了一定的權利和資源,慢慢的,不自覺的也會向那個不正義的人靠攏,或者在心里還會這樣告訴自己,我不過是以牙還牙罷了,我需要社會還我一個公道,我要拿回我曾經失去的。這個時候,那個曾經的受害者,如今又變為傷害別人的人,曾經的綿羊變成如今貪婪的豺狼。
柏拉圖,或者說借蘇格拉底之口和朋友的辯論真的是十分的精彩,又十分的直擊人心,揭露人性。善和惡,正義和不正義都在他們不斷地辯論中,像洋蔥一樣一層層的被剝開,越來越深入,越來越明白。
書中說到正義的人,就是“每個人在國家內做他自己分內的事”,意思是從商的就只從商,做鞋的就做鞋,統治者就做統治者。當生產者、護衛者、和統治者在國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互不干擾時,便有了正義的國家。正義的城邦應該是一個善的城邦,他具有智慧、勇敢和節制的美德。智慧是治國的知識,是統治者必須具備的品質。勇敢就是對危險的真實估計。節制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望,讓高尚的品質控制卑劣的品質。
每個人的靈魂也有三種品質:理性、激情和欲望。理性和激情相當于上面的智慧和勇敢,節制就是對欲望的控制對理性的服從。和正義的國家一樣,一個人自身的三種品質各自做他分內的事,那他就是正義的人。
文章從開始分析一個國家開始,怎樣的國家才能算是理想正義的國家,大家都各做各的事,各司其職,一切的財產都是共有的,不會有妒忌,貪婪,因為大家都是圍繞著一個至善至美的最高標準來修正自己的行為,大家都是相互共存的,一人痛,所有人都痛,一人快樂,所有人也快樂,夫妻,子女,父輩都是大家的,一起照顧,一起愛護。這樣的國家真的是一個正義的,和諧的理想的國家。就是用智慧和真理來統帥,勇敢和榮譽來保護,節制來統一協調,讓欲望和激情朝理性和高尚歸順。
從一個正義的國家,以大見小分析一個正義的人所應該具備的特質。一個正義的人同樣和正義的國家一樣,內部和諧統一,理性、激情、欲望在一個人身上同時體現,理性就是智慧和真理,激情就是我們的信念和勇敢,欲望就是我們內心的各種欲望,不過要用節制來調整,讓高尚的欲望統領低劣的欲望。
善的理念––比正義和智慧還要高的最大知識。善的理念相當于太陽。真理起源于善,就像光線起源于太陽一樣。知識(正義和美等)相當于事物,它們起源于善,就像萬物受太陽哺育生長一樣。人的靈魂則相當于眼睛,借助太陽發出的光線而獲得各種知識。
柏拉圖的見解,想要成為一個好的管理人才。年輕時必須是戰士,受過良好的體育和音樂教育,還要學習算術,幾何學,天文學,這一切都是為最后這門課程做預備的,那就是辯證法。“當一個人企圖靠辯證法通過推理而不管感官的知覺,以求達到每一事物的本質,并且一直堅持到靠思想本身理解到善者的本質時,他就達到了可理知事物的頂峰了。”
五種類型的人物––王者型、貪圖名譽者型、寡頭型、民主型、僭主型。最善者和最正義者是最幸福的人,最有王者氣質,最能自制。而最惡者和最不正義者(僭主型)是最不幸的人,因為最具有暴君氣質,不僅對自己實行暴政而且對他的國家實行暴政。
城邦和個人都分三個等級
城邦:生產者,護衛者,統治者。
個人:理性–愛智 ;激情––愛勝;欲望–愛錢。三者,必有其一占統治位。
人的基本類型:1、哲學或愛智者;2、軍人或愛勝者;3、工匠或愛錢者。
對于哲學家來說,追求智慧和知識的人所得到的靈魂上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這是一種正義和善所固有的快樂,而肉體的快樂實際上不過是快樂的影子和畫像而已。
靈魂不滅的思想
蘇格拉底給我們的忠告:靈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惡和善。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這樣我們才能得到我們自己和神的愛,無論是今世在這里還是我們死后得到報酬的時候。
看完本書,感覺十分的燒腦,亦十分的痛快。哲學家的頭腦真的是一座迷宮,稍不注意就會在里面迷失了路,正是因為求知的路上曲折難行,在偶爾獲得一些智慧和領悟的時刻也才會更加的快樂和開心。就像書中所說的我們要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
前路漫漫 艱險無比
只為至善 欣然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