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是什么?當我以他來命題的時候,我卻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根本不懂成熟的含義。不自覺的便想到了百度,但百度告訴我的依然在看過之后不知所云。據(jù)我了解他大體上與年齡無關,與成長有關。大人們總是說:“某某很成熟,在我認為指的就是他所歷經(jīng)的事情比較多,那時我總是用崇拜的眼神望著對方,以他為自己短期效仿的榜樣。”
可是工作后我慢慢的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他成熟的一面,時而天真,時而沉穩(wěn)。這些似乎不能影響他平時的為人處事,只不過有人擅長交際,有人喜歡鉆研罷了!想的多了,就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人都有他鮮活的一面,也有他脆弱的一面,只不過有人愿意在你面前展示,而有些人在轉身時才會淚流滿面。
生活中有些事情無法區(qū)分清楚誰對誰錯,就像一千個人看哈姆雷特一樣,都有各自的說法。而我們卻時常被煩惱困擾。其實靜下來想想也無非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何必要爭個你死我活,你對我錯。開心點不好嗎,讓煩惱成為過眼云煙不好嗎?彼此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就可以將問題發(fā)生的概率降到最小嗎?
可有幾個人能夠在第一時間控制得住自己的感情。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埋怨對方,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不停的追尋著那個最適合的契合點,可很多時候我們所做的事會傷及到家人,傷害到愛人,甚至刺痛自己。可為什么很少有人能夠用最本真的心去給自己一個交代。
實踐證明:中國人是訥言的,他們即使心理很活躍,但始終羞于用言語表達。因此越來越多的戀人面臨分手,夫妻導致婚姻破裂。親情遭到無謂的對白,友情備受謊言的摧殘。種種跡象表明人和人相處溝通是一劑良藥。
說到這我不由得想到,此刻的我看事情有點太明白,好像沒能遵從“難得糊涂”這一說法。就好像前幾天看一個報道,說一個小學生在回答老師提出:“孔融該不該讓梨”這個問題時,他給出的答案是不該,老師就無形的給了一個大叉。其實這個話題放在我小時候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讓。而現(xiàn)在的小朋友從小就接受了網(wǎng)絡電視所帶來的多面教育,讓梨?能主動給你吃已經(jīng)是很不錯的態(tài)度了。我看也沒有幾個家長對小孩的此類做法給出一個答案。照此看來:“有些事太明白不好,糊里糊涂倒活的瀟灑。有些事馬虎不成,這樣長此以往他人定不中用你。”對于成熟與否從這個觀點去看也就無所謂輕重可言。
因此人們只有好好的用心去感受,因為眼睛看到的未必就代表著一個人的成熟。。。
薇心語,用溫暖的文字和你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