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這樣熱衷于過去的投入,而不是未來的價值?經濟學有一個專門的術語來解釋這種現象,叫作“沉沒成本效應。
沉沒成本其實是已經損失的成本,為了這個損失而追加成本,最后只會頭破血流。
害怕損失也許讓你當下少輸幾個,但很容易滿盤皆輸。
為了隱瞞一件小事而撒了一個小謊,然后為了不讓自己的小謊言被揭穿,于是撒一個更大的謊來彌補。最后你終于不可收拾,一敗涂地。所以千萬不要為了一個謊言,再說一個謊言。
損失從來不會讓你安全,只會讓害怕損失的你繼續損失。
image.png
人對損失的感受比獲得的感受強烈約4倍(可以嘗試著體會一下:我借你100元,還你102元的快樂;我借你100元,只還你98元的糟心)。在同樣的刺激下,人們對失去總有著過高的判斷。
我們總是害怕損失,而忘記我們可以獲得更多。如果勇于接受這些損失,我們便有機會把生命投向無限資源的未來,找到更好的途徑來彌補這些損失。
印度詩人泰戈爾在他的詩中寫道:如果你因失去太陽而流淚,那么你也將失去群星了。"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you also miss the stars.
"
所以,有效的做法就是在失去太陽的時候主動擁抱星星,這才是真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