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3-6
地址:昆明大溪地
來到團隊之前很多曾經不在意的東西都變得有意義,一些人、一些事、一本書,一場電影,一個節日都與你開始有了關聯,輕聲低語,在驚蟄中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昆明的氣溫慢慢變暖,漸漸炎熱起來,一個人與自然的能量就這么悄無聲息的連通著,人類像大自然宇宙的孩子,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和大自然是一體的,萬物蘇醒了……
這次走進梅蘭妮.克萊因的客體關系會為我們帶來什么呢?走吧,一起進入課程重點:
【自發性與原發性】
@好的客體關系經驗對與自我的整合和發展的主導作用
這堂課的這個點給我的觸動是最大的,為什么判斷一個人的情感發育水平的時候,都會回到最原始的點:原始依戀。
客體關系和客體關系經驗在早期是如何形成原始依戀?
回顧客體關系:孩子和母親的的關系(母子關系)不是現實的母子關系,而是母子關系在嬰兒腦中的記錄(母子關系表象)不是成熟的母子關系,而是2-5個月的母子關系表象,特點是母子一體(共生)、母親被“分裂”為好母親和壞母親,六個月以后進入“分離—個體”化階段,其任務是逐漸與母親分離,把好母親與壞母親整合為一個完整的人,有的人一生也完成不了,“分離—個體化”過程受阻,就會把客體關系投射到實際人際關系中,從而扭曲人際關系,使人際關系失真。
客體關系有兩個特點:1、人際關系界線不清(就是我們常說的沒有分化,越界,糾纏)2、黑白分明(之前課程中講到的非黑即白,非白即黑,武斷,沒有中間地帶。)
父母為什么不放手?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父母自己也沒有完成分離—個體化。他們一直依賴于自己的父母,結婚了以后依賴伴侶,把自己一生托付給對方,這樣情況在女性中更加普遍,這樣的女性生了孩子以后,會把重心轉移到孩子身上,與孩子相依為命,舍不得分離,不想讓孩子長大,不會在適當的時候放手,從而阻礙了孩子的分離—個體化。
而客體經驗是:內在自我轉化的機制,而不僅僅只要這個關系本身,否則您平行移植,您的客體關系將形成固化,原始依戀是最大阻礙我們進行自我整合的阻礙結構。
案例分享:
Cxq: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處理:原始依戀,他很渴望一種發展性的原始關系,但是強悍的意志去要求,甚至產生恨意,投射性認同,直到現在慢慢的他發現母親早已老去,她開始放下了很多的恨意,很多東西都已經過去了,考驗著你的自體,你放下意志,您罩著他們,父母就會歸位,因為你的意志不需要得到母親的回應。
【進一步的探討超我】
@超我是作為一個內部的對象被了解到的
@在口唇-施虐欲階段,如果乳房不能滿足嬰兒的需要,嬰兒會以抓,咬等方式攻擊母親的乳房,一個壞的破壞性的內部乳房這是超我的迫害性和施虐性的最早根源
@超我兩個方面的特征---迫害、施虐和自我理想特征分別來源于對壞乳頭和好乳房的內投
? ? 惡超我與好的超我區別:
惡的超我是:迫害與施虐(施虐與受虐就是惡的超我內化太多)
好的超我是:理想(是榜樣,會讓您挫敗但是也是照顧著你)
@超我的嚴厲性與嬰兒的肆虐欲沖動緊密相連
@壞母親成為一個內在的迫害者,這一意像不代表現實的父母,而是嬰兒的攻擊性幻想混合了他自身的感受而在心靈內部建構起來的,比如:好母親:及時滿足,隨時出現,乳汁飽滿,順暢,溫暖,關心體貼;壞母親:回避,隔離,乳汁匱乏,沒有耐心,失望,他是兒童潛意識幻想的產物
嬰兒的攻擊性——(有的孩子本我就有天生的攻擊性,剛猛,他的原發性的自我張力很高,這就像您的內在宇宙,有的內在能量發,有的能量小。(去看到本我的差異,讓他持續保持一種活力)
@自我的防御機制,投射與內投
你作為一個小孩子,你的客體關系都不可能滿足你,都會在在關系中挫敗,原始攜帶的攻擊性就會處理啊,就像嬰兒會咬乳頭
防御是與攻擊聯系在一起的,防御的核心在于自身的攻擊性。
投射有好的投射,也有壞的投射
例子:
? 早期:比如一個孩子摔倒了,父母會剁地板,都是地板不好把我寶貝摔疼了,這是被動的摔倒但也是有恨意的對象,越原始就越是安慰性的,原始的安慰會導致孩子固化在原始的安慰中;這是分等級的,很多孩子大量的負面投射,就是希望你去安慰他,而在親密關注中一種很高強度的需要安慰,就是一種原始依戀的防御結果,他還是孩子他還沒有長大,你在家庭中承擔的角色,又當爸爸又當男人,會非常辛苦,有時候很多親密關系,就是在尋找童年的遺失。
內投—負面內投兩級:遠走高飛或是不走了
這個兩級就是:
? ? ? ? 一種:你會看到有的孩子內投是不受影響的,很早離開這個家庭去工作,走向社會,發展自己的人生。
? ? ? ? ?第二種:有的孩子就是與你糾結在一起,在負面中,他不走了,不與母親完成那個“分離—個體化”形成最原始的施虐與受虐結構,把別人當成自己的一部分,過分依賴,容易受暗示,人云亦云,與家里鬧得雞飛蛋打,然而一切的根源都是你自己,沒有環境的決定論,都是多種因素,你的內在機制是最為重要的,你所經歷的一切都在于你怎樣內化和怎樣轉化,這是最終極的能量。
例子:
? 微信中的垃圾人:有些人容易受到微信朋友圈中父面情緒人的影響,這是為什么呢?
? ? ? 其實垃圾人是個假象最核心的問題在于自己,你處理不了垃圾人身上的負面情緒,是因為你對抗與排斥他,你沒有很深的去覺悟為什么會被這與的人糾纏呢?
一些能量很強的人是有安全半徑和安全距離的,不會讓妖魔鬼怪進來,會受干擾其實是你的心智水平和心智能力弱,你的人格是塌陷的,還是您的內投出問題了,你的內投都是你對抗和排斥的 ,有時候是你加入了自己的對抗和折射。
@從破碎的自我到整合的自我道路
? ?核心在:防御機制,我們做修復,就在內投上做修復,當他的內投是安全的東西,就好了,人會有善意,感恩人與人之間的善意)
石頭的孩子:打了就股著你,(要用肢體語言,您一定要拍拍這他的肩膀,傳達的最有的東西,讓他感覺到你是愛他的,不要在他的經驗中對你只有恐懼)
互動:課堂提問選取
提問者
丁丁:對于絕對依戀的如何幫助他?
T:是專業幫助呢?還是生活幫助?
丁丁:生活幫助
例子1:與這樣絕對依戀的人相處是很慘的,除非你是圣人,因為他沒有邊界,他會折磨你,他不爽你就隨時挑剔你,他的滿足都是從原始的需要出發的,原始的攻擊性,原始的自尊,他沒有你我之分,他把你鑲嵌進去他的生命中。
例子2:而另一種不依戀的人,他知道關系是有保質期的,如果過了保質期,他發現我們之間是有邊界的,會去找接口,而不是采取吞噬,淹沒對方,去找那個對接的接口。
建議:做專業幫助,個人就做個案,如果已婚就做婚姻指導,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因為咨詢師有預警的線,婚姻是一場修行,親密關系是人間最大的幻相,表面上夫妻、伴侶生死與共,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但實際上,我們都還是孤獨的個體,沒有人可以和你完全融合,滿足你內在的是所有需求,最佳的親密關系是:做你自己理想的那種父母,去安慰,照顧你內在的小孩。
【迫害性的超我】
@超我首先是一個帶有吞沒性、破壞性的內在客體
@超我是一個我們自己內在的幻想建構
@超我是一種幻想的代謝產物,而這個代謝產物將影響終身,因為,這個幻想的代謝產物就是內部客體
例子1:石頭的兒子
? ?石小寶會打身邊的小朋友,現在內在很剛猛,他會通過這與的方式與她人交流,石頭用筷子打他的手,他鼓著,孩子的發展現在是很關鍵的時刻,不僅僅是打的方式,多用肢體語言拍拍他的肩膀,作為父親我不是教育他,而是跟他建立一種商量的連接,很好的情義傳遞,被有力量的情感所滋潤著。
例子2: ?HL與父親的一張合照,他覺得看到這張照片很難受,痛苦,因為雖然是合照卻覺得與父親的距離很遙遠,而當老T看的時候感受不到HL的那種痛苦,覺得很好,很溫暖,因為只有你知道,你與父親的離散和解離的狀態(這讓我們看到存留在孩子心理的經驗是最重要的)
@為什么超我都帶有一種令人恐懼的氣質呢?他的根源在于早期幻想的動力機制就是兩種力量的沖突:快樂與規訓
? ? 再一次提到惡龍,其實每一次提起惡龍,都會不驚的打個寒顫,感受那種撕破臉的恐嚇與威脅,惡是一種破壞,把關系破壞了,惡會讓人喪失理智,怨念極深,以毀滅的方式行事,惡龍也是一種內在機制形象,內設的惡會內化到邪惡的那一級,原始的,邪惡的力量,不在理智范圍之內形成對峙緊張的狀態。
提問選取:
丁丁:假期我去支教,下課在食堂孩子不排隊,蜂擁而至沖到前面去搶著打吃的,根本不管身邊的老人,這是是惡龍嗎?
T:不是 這是本能
lj:超我帶有恐懼氣質,那么面對超我的“恐懼感”和“敬畏感”的邊界或者說核心是什么?
T:是主體
恐懼的出現,主體已經開始被消解,恐懼感把主體吞沒了,而“敬”是主體發展出來的力量,有敬畏之心,敬畏祖先,敬畏天,敬畏地,敬畏生命的變故,敬畏生命的不確定性,讓主體成熟起來。
【克萊因的兩個超我的假設】
@超我來自生命成長過程中不斷內化的客體
你的成長中遇到好的小伙伴,他們都會有情感交流與互動,客體關系是非常重要的
@兒童對父母的幻想越具有施虐性,父母的意象就越是可怕,他越發感到要迫使這些情感遠離內部的意象于是,就越發進行幻想性的補償性建構
@人格是內部客體經驗和幻想的最高集合
還有一段關于qx與pp假期旅行,qx羅馬假日的故事,等聽了原版后在與大家分享這個故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