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必然,只要用心感悟,總能帶給我們成長。困難不可怕,重要的是面對困難要保持一顆積極向上勇敢的心,持續努力堅持下去,不枉經歷一場,最終收獲那屬于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1]
前段時間讀到“十點讀書”推送的一篇文章《你不需要忙,你只需要堅持就夠了》,作者湯小小以自身經歷現身說法,告訴我們“堅持的重要性”。
作者提到:
最初全職寫作時,每天早上六點起床,一上午坐在那里,中午吃食堂,下午繼續寫作,晚飯湊活,丟下碗接著讀書…,每天工作八小時以上,從沒有在凌晨兩點前睡著過,躺在床上腦子里依舊是寫作的事情。
如此整整半年時間,每個月至少十萬字,沒有周末,結果視力下降,每天焦慮不安,掉頭發,長斑,脾氣越來越壞,發表的文章也屈指可數,基本沒有取得什么顯著成績。
最后,調整思路,重新規劃時間,每天兩篇,只工作三到四個小時,其余時間做飯、讀書、聽音樂,如此堅持三年,越來越輕松,每年發表文章一千四百篇。
文章最后,作者說:這幾年,我真的是越來越閑了,但我積累的東西卻越來越多。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我一直在堅持寫,不管是兩篇還是一篇,我從來沒有一天放棄過。我堅持了五年,水滴石穿,鐵棒也要磨成針了。
我們想走得更遠,走得更久,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減負,而不是不停地把什么東西都放進包里。所以,不要以忙為標準,你忙,并不代表你努力對了方向。努力有時候,不是做加法,而是做減法。這世上的絕大多數事情,都是唯堅持不破。只要你堅持了,不管忙還是不忙,結果都是一樣的。
[2]
湯小小的這篇文章,帶給我很大觸動,因為寫作一段時間以來,我遇到了自己的瓶頸期,雖然沒有像她那么拼,但在力所能及范圍內,持續的輸入和輸出,身體有點應接不暇。
為了鍛煉寫作,每天早起半小時,持續一段時間之后,開始失眠,早晨早早就醒來,睡眠嚴重不足,心情有點壓抑、浮躁。
地鐵里讀書,周六日去書店讀書,視力直線下降,最近看一會兒屏幕,眼睛就會很累,地鐵里四十余分鐘的讀書被打亂,不能持續輸入,心里干著急,可又無計可施,寫作沒有了積極性。
因為身體的原因,文章質量提升受限,對生活的敏感性降低,開始模式化堅持,有點自暴自棄。
看到湯小小的這篇文章,我有點豁然開朗,我知道自己有點太急切了,對自己太苛刻了,身體健康最重要,身體垮了,其它都不要去談。
放慢節奏,持續堅持下去,別人3個月、1年成功的,我可以3年、5年,只要堅持下去,我相信,我終可以寫出更好的文章來。
[3]
無獨有偶,公號“選擇自己”最近也發表了一篇文章:《越忙,越要停下來》。
作者Kyle在文中說:
如果沒有脫離奔忙的勇氣,勇敢的停下來,換個地方,換個思路,我可能還是在原來的負面情緒中無法逃離,惡性循環。
停下來不是放棄,而是補充能量,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重要的事情,不追求面面俱到,只要求自己抓住關鍵。
蕭秋水和Kyle說:“Kyle你很多事情都想努力做到更好,但是更重要的是學會取舍,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重點,你需要找到自己的節奏。”
[4]
兩篇文章,為面臨寫作困境的我打開了一條新思路,生活又往前邁了一步。
一是停下來,找到自己的節奏。失眠、視力下降這些身體的直接罷工,就是在告訴我,該緩一緩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人不能和自己去爭,越爭身體越吃不消,反而適得其反。也許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停下來,調整方式方法,會更加輕松、更有成效。
二是找準方向,持續堅持下去。湯小小用五年的時間走到今天,只因她持續堅持從未放棄過。反觀自己,寫作進入瓶頸期,堅持也許很難,但無論怎樣,我一定會保證每周三篇的更新,平穩度過。生活可以慢,但只要堅持,定會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三是寬容待自己,可持續發展。“所謂成長,就是漸漸溫柔、克制、樸素,不怨、不問、不記,安靜中漸漸體會生命盛大”這是我目前最喜歡的一句話,然而生活中經常會因為一些事情忘了自己,和自己較真兒,到頭來也終會發現,原來一切都是錯的,只有與自己和平相處,安靜中細心經歷,才會更加有味有為,走得穩重,生得坦然,活得自在。
無論怎樣,焦點已定,我會持續堅持寫下去,不和別人比,只用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每天進步一點點,向著更好、更和諧、舒適、輕松的自己邁進。
其實,不僅寫作,任何事情都如此,倘若你因為某件事情,也遇到了瓶頸,不如停下來,放慢節奏,重新找找焦點,找準了,只要去堅持就好,不要太強迫自己,生活哪有那么多苦大仇深,人沒有三頭六臂,也無須面面俱到,根據焦點,慢慢去堅持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