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恩寵與勇氣》,讀到困倦,幾乎要睡去。放下書,猶豫要不要睡覺。不想睡,一睡可能就是三到四個小時。白天特別嗜睡。所以不是特別情況,一般不睡。
寫什么,有心無力。在這時,看到小裴發的文字,平鋪直敘的語言,淺淺吟唱的感覺。讀到一段,淚水翻涌。
讀到最后,又回去尋找觸發我情緒的那一段話:“那是“自由意志”的力量,是愿意活明白的力量,是不再想要沉淪的力量,因為那些力量是如此擲地有聲的存在著,他們才能夠不惜一切的去求助,甚至放下別人眼中的尊嚴,承認自己的悲傷與絕望。”
小裴的文字好像喚醒了我,我開始想好好寫寫,與自己的心對話。讀《恩寵與勇氣》,很多很多的似曾相識和感動。崔雅的日記里的心路記錄,和我有很多很多相似的地方。覺得她就是在描繪我的心。而我自己卻做不到那樣言簡意賅地書寫自己,那是足夠深的觀照、悲憫和敞開。
崔雅提到關于陽性的價值觀就是制造一些東西,達成某些目的,通常比較有攻擊性、競爭性以及等級性;它們總是投射未來,依賴的是原則和判斷。基本上,這樣的價值觀總想把眼前的一切“變得更好”,然后陰性的價值觀卻是擁抱當下,它們接納每一個人,只因為這個人的本身,而不是他做了什么。它們強調的是關系、包容、接納、慈悲和關懷。
在昨天看完《摔跤吧,爸爸》,整部電影傳達出的陽性的能量非常鼓舞人心。我也覺察到自己最近太沉浸于情緒與心靈的糾葛了。需要一些陽剛的能量去中和平衡陰性的負面能量。陰性的正向一面也要好好地去深入和轉化。
那部電影如果不是放在印度,而是放在其它女性自由成長的國家。父親把女兒從小訓練成摔跤手,就是磨滅了女兒女性化的一面。變成父親實現夢想的寄托和工具。
不過在那樣的壞境下,父親的舉動反而成了女兒實現自我的途徑。因為其她印度女孩都是10幾歲嫁給沒見過面的男子,一輩子做家務,一輩子相夫教子。
在聽到臺詞“一輩子相夫教子”時,摔跤手女兒的故事尤其顯得勵志。心里卻止不住心酸。因為即使沒有法律規定女人一定要一輩子相夫教子,大多數的女人還是心甘情愿關閉自我的實現,安然去相夫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