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為什么要混圈子?很多人覺得是去找資源,這個出發點其實就錯了。資源這個東西不是找的,是換的,你要找什么資源,就要有相應的資源去換。如果你沒啥資源,那么你就要明白,你也換不到什么資源。
2.想賺大錢一定要學習賺錢!
天下聰明人很多,但為什么絕大多數聰明人都不富?在財智時代,要賺大錢一定要學習賺錢!你學過賺錢嗎?絕大多數人沒有,所以絕大多數人還不會賺錢。我們在小學沒學過賺錢,在中學沒學過賺錢,在大學還是沒學過賺錢,就連金融、財經類的大學也學不到真正賺錢的知識,看來我們的教育確實有了大問題! 在社會大學能不能學到就看你的悟性了,會花錢,才會賺錢。你不舍得投資,有可能賺到錢嗎?!
3.最簡單的方法最賺錢!
天下賺錢方法千千萬,但最簡單的方法最賺錢。 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萬法歸一,簡單的才是最好的。復雜的方法只能賺小錢,簡單的方法才能賺大錢,而且方法越簡單越賺大錢。 人越簡單越賺錢,太復雜,太精明的人都不賺錢。
4.什么樣的文化造就什么樣的人。所謂的精英文化永遠都不會在民間,上流社會與我們草根階層閱讀的書籍與接受的教育都不一樣。文化永遠有兩種,精英文化與洗腦文化。精英文化永遠是面向精英,真正的洗腦文化永遠在民間。為什么老百姓有錢都存銀行,為什么老百姓有錢都買房,為什么老百姓不舍得吃不舍得吃?他們愿意這樣嗎?當然愿意。 是啊,經過十幾年的洗腦當然愿意。以前,我讀高中時,老師說過一句話,我一輩子都不會忘。掌握了精英文化,就會成為精英;掌握了草根文化,就會成為草根。只是草根文化,永遠都是一小撮精英杜撰出來的。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永遠有一群比我們更聰明的人控制著我們,控制我們的工具,不是刀槍劍棍,是文化,是制度,是風俗,是習慣。有些人看透了他們的局,然后跳出來,就成了社會精英,有些人入局太深,成了雷鋒,一小撮精英就會鼓勵雷鋒再接再厲,影響(營銷)更多的人。當時,我不太明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現在似乎懂了
5.創業過程中,在自己瓶頸的時候,會遇到一些看起來不如自己的人在另一個行業飛速增長,導致出現焦慮。傳統企業看互聯網的,是這種看法。淘寶的看微商的,很多也是這種看法。馬云看到微信也急著推來往。但是越是如此,越要專注在自己的優勢。借鑒別人,而不要跟隨別人。
6.凡事,只要全民參與,能走到最后的絕對就是鳳毛麟角。打個比方,如果你圈子有100個人,我猜現在基本上有90個在念叨這件事,那么實際采取行動的也就是70人,這70個人里,由于各種困難,中途放棄的也得一大半,剩下的也就不到10人,然后這10個人,能拿出產品的,往多了說,有5個,然后,5個產品,3個曇花一現,沒活到轉化成利潤就死了,最終活下來的也就2個。
7.做項目做到一定的程度就要保持糊涂了。我還和以前一樣,脾氣很火爆。只是對于人性的了解,比以往更加深刻。我心情落寞,很多人點贊安慰;我說我賺錢了,簡單給大家分享分享,只有瀏覽量,無留言,無感恩之心。互聯網上的風景,何嘗不上地面上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