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訂好了九月的出行計劃,于是興致沖沖地找領導申請年假,卻被告知本月中旬要開經營分析會需要準備材料,如果這個時候可以配一段畫外音的話,我想很無奈地說,這就是我的工作。
于是我很想捋一捋我的工作生涯,雖然為期兩年。
這一切還得從研三找工作說起。從最初自信地認為是我在挑工作,到最后被動地被HR選擇,大半年的時間里我似乎也喪失了選擇判斷的意志。最終收到這家運營商的offer,已經是5月,還有一個月就要畢業了。身邊的朋友都勸我趕緊簽了吧,說服我的理由不外乎國企穩定、福利好、工作清閑、到時候更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想找你算賬)…之類的,最關鍵的是爸媽很認可這份工作,直到現在他們也覺得這份工作是我拿到的offer里面最好的。現在想來,當時做這個決定,可能真的是符合父母以及大多數人的期望吧,對于一個剛剛要踏入社會的新人來說,認同感特別重要。
我最初是在集團客戶部擔任行業客戶經理,每天跟形形色色的企業打交道,向他們推薦通信業務,一天到晚不夸張地說要么在客戶現場,要么就是在去見客戶的路上。說實話,我口才很一般,性格也偏安靜,剛開始去見客戶完全沒經驗,特別怕冷場,真的只能跟客戶硬聊。慢慢地,跟客戶熟悉了,交流溝通各方面也就隨之順暢起來。當時,我同部門有個同事,跟我做一樣的工作,他是那種特別能說會道的人,所以有時候一同去見客戶,基本上都輪不到我說話插嘴的份兒。我對他的印象就是他是天生做銷售的人,而我不是,除了本單位的業務知識,我能聊的大概就是我的求學經歷了。我一直覺得自己不適合做客戶經理,也懊惱過,可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客戶對我和他的反饋更多的是對我的認可。我想這可能跟我對客戶服務的態度有關吧,通信行業的銷售不是一次性的,客戶可以選擇跟不同的運營商合作,我覺得能讓客戶體會到的最大的差異就是價格和服務吧。對于客戶持續有效地跟蹤服務是最能讓客戶感到滿意的。
一年之后因為工作能力被領導認可,被安排在職能部室主管業務,于是我成了名副其實的大表哥,每天面對的從客戶變成了成千上萬條數據,這就是我現在做的工作,負責分公司的業務通報、分析以及業務流程的審批,我的工作一下子變得更充實了,當客戶經理那會每周還能休息兩天,現在的我每周只能休息一天了。因為工作的對象要么是上級領導,要么是所有營銷線的同事,這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所以以至于后來一度變得有些不開心了。
同樣都是新來的大學生,有的人可以輕輕松松(完全符合大多數人對國企的看法),有的人卻要加班加點工作(就是我)。想過要換工作,可是事后冷靜分析一下也沒那么簡單。
首先我目前從事的工作行業壁壘特別重,不適合跳槽至其他行業,我需要利用其他的技能來找新工作。
其次我對于自己想從事什么樣的行業、什么職位的工作,并沒有很清晰的規劃。
因此我覺得在想清楚以上兩個問題之前,還是先把手頭工作做好。平時可以利用休息的時間看書,寫作,讓自己的個人生活豐富起來。
其實我并不是一個特別喜歡看雞湯的人,也不是常常充滿正能量。有同事經常提醒我你干嘛要去管業務,你應該去XXX,那個工作比較輕松。其實我覺得忙這個狀態最終還是我自主選擇的,有時嘴上說不想那么忙,可是身體還是很誠實。反過來想想忙也有忙的好處,讓我沒有那么多精力去關注單位里面雞毛蒜皮的小事(特別多,你懂的),忙也讓我充分體會到了時間有多寶貴,應該去做更有價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