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都有三個角度,
一是顯微鏡,這個事情的本質是什么,細分細分再細分。
二是平面鏡,真正如實地反應當前現實。
三是望遠鏡,如果站在離地三千公里看這件事,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是什么,過去是怎樣的?未來應該是什么?
理解職業生涯也一樣:
從顯微鏡的角度,職業生涯就是四個要素的來回互動,最好的狀態是相互匹配,不匹配找到原因調整就可以。
從平面鏡的角度,你和職業是來回互動的,到底這個階段誰帶領誰,你采用跟隨還是領導策略,關鍵在你和現實的強弱關系,要懂得因地制宜。
四個要素的互動,你和職業的互動,最終結果是什么?那就從望遠鏡的角度,看一生的職業到底怎么回事。
職業生涯三階段:生存期,發展期,事業期。決定因素是我們對事業需求。
生存期特征:關注經濟
發展期:關注點不在收入,而在迅速提升能力和發展上。也就是越過收入看增速,越過賺錢賺本錢。
發展期過后就是事業期,兩種方式,一是主動的,事業到頂峰,外在成就感驅動不了你,開始想做點有意思的事。一種是被動的。事業進入高原期,發展放緩,開始思考自己想做的。特征是找到成功的內在標準。越過外在評價,回歸自我
怎樣評估自己在哪個階段呢?通過倆問題。
1、給自己做個財務評估。
生存期進入發展期是重要指標,經濟獨立,收入大于支出。
發展期進入事業期,財務自由,不需要為錢工作。
2、評估自己的職業驅動力
生存期的核心訴求:收入
發展期的核心訴求:外在成功感和能力資源提升。
事業期的核心訴求是成功感和意義感。
財務和心理指標不一致,聽財務的,財務反應能力。
大多數人是眼在事業期,心在發展期,身在生存期。眼心身不同步,就帶來了情緒問題郁悶啊,焦慮啊,其實都是因為自己沒有擺正位置,沒看到自己站在哪里。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心在事業期,眼在發展期,身在生存期。其實對于單身漢來說,生存并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不用太費心思在生存這件事上,完全可以心在事業期,眼在發展期呀,著眼于能力的提升和增值,能力提升了還愁生存嗎?成家之后生存是件大事嗎?感覺為人父母之后生存才是件大事,上有老下有小之后生存才是件大事,所以,要在為人父母之前,在上有老下有小之前,越過生存期進入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