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早晨坐滴滴打車去周末輔修的學校上課,睡眼惺忪,與司機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著,突然司機操著濃郁的武漢口音問道:“為么斯(為什么)周末還要上課?”
“哦,也沒想那么多,就想趁周末再學一點是一點吧”。
“姑娘吖不用讀那么多書,找個有錢人嫁了比么斯都強”。
說完司機大叔一邊顧自哈哈笑著,一邊轉過頭想尋求我的認可。我只能無奈地笑笑,不置可否,不作辯解。
這句話不是第一次從司機大叔這里聽到,大概你也聽過來自各種親戚朋友或好意或試探地說起過。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做得好不如嫁得好”這句所謂的真理,流傳開來,成為你我家人耳提面令的至理名言,也成為深夜輾轉反側間你我的困惑。
到底我們女孩為了什么讀書,到底讀書有什么用,是不是真的做的好不如嫁得好。
如果是問我,為什么讀書,可能我沒辦法說為了增加知識,為了成為多么厲害的人。于我而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過是為了心里的那一股好奇,為了清楚我在的世界究竟是個什么樣的。好奇古時候的人高興悲傷的時候都想什么,于是去讀唐詩去讀宋詞;好奇世界在我能了解之前究竟發生了什么,于是讀古史看世界史;好奇世界有多大世界是什么組成的,于是去翻地圖去研究地質學。
我來到這個世界,只是為了體驗這個世界無數的可能,為了享受我呼吸著的每一天。我讀書,是為了還能體會到我不曾能接觸到的可能。
我只是不小心被上帝遺落在人間的一雙孩童的眼。
而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多讀書與嫁富人要拿來相比較,而且將嫁富人看做比多讀書要占便宜得多。
記得最近大火的奇葩說里曾有辯手提到說“不明白為什么現在社會對于幸福的定義不在于精神吸引,而在于物質條件的匹配。”追求物質沒有錯,人人都在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著。
但是仔細想想,為了嫁給富人而嫁人,無異于逼迫你我,終其一生不管不顧內心的鮮活,放下可能你為之深愛為之心動心跳心安的人,放棄你為之努力在其中獲得無限成就感的工作,放棄成就完整的你的全部體驗。只為了追求物質,追求衣食無憂,追求別人眼里的羨慕而妥協,向世俗妥協,向你自己妥協。
生而為人,短短三萬多天,不求爭朝夕,只希望能不負存在。
我們來到世界上,不能決定出生,早已知道結局,而中間幾十年怎么做,卻取決于你自己。什么于你有意義,都在你那顆砰砰有力的心里。
女孩你究竟為什么讀書,答案在你。
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有時候不是一腔孤勇,它是一種態度,宇宙蒼茫,你我都只是其中的滄海一粟,為了什么學習,為了什么去生活,為了什么存在,你去感受吧。
偷偷告訴你,我最近的快樂,是任性地捂住耳朵,跟著蒲公英,看它們什么時候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