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給鬧鐘換了新電池,立刻滿血復活。今天早上響得相當的歡樂,我就是再困也起床了。我一看時間,五點四十幾分了。
我打開zine app開始語音輸出,沒有離開溫暖的小被窩。
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給自己定下了三個輸出的范圍:閱讀、語音分享、目標制定
在2016年初的時候,自己在日事清里創建了一個閱讀清單,列出了許多自己當時想讀或者想復讀的書名。當然在中間自己也是自行再讀了其他書,但是總體沒有離開這個書單。但是到了年底的時候,我清算了一下,原計劃總共想看的書不超過20本,自己才完成了一半。過低的閱讀輸入,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沒有多少高質量的輸出。這可能也是自己在輸出方面一直提升不大的原因之一。
所以自己給自己定的明年目標是一年閱讀50本,平均一周一本。看上去今年一年才閱讀了10本左右的書,明年一下子翻增了5倍,目標是不是有點大呢?相比其他閱讀大神來說,這個閱讀量其實很小的,但是想要養成習慣,融入自然生活中,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原來給自己定下了每天閱讀30min,但是很多時候都事與愿違。那么把這個轉換為種樹吧,我發現參加了forest植樹群后,自己用這個app的時間多了,想對著自己專注于學習和運動、手繪的時間也多了,也沒有什么借口來拖延了。有對比,有激勵,更有動力。 每天種2-3棵閱讀樹,挺不錯的,而且不用一下子做到,可以分時段進行,可以加入明年的計劃中去。
在自己說閱讀的計劃和想法的時候,順便把目標制定也考慮進去了,同時說到了之前聽參姐的關于年計劃制定的直播課,總是聽到三分一的時候就有各種事情跳出來打擾。總是沒有辦法好好的聽完,給自己下了一個最后期限,今天晚上至少要聽完一遍回放。寫寫自己聽完回放的心得體會,好好運用在年計劃的制定上,看看和以往制定有什么不同呢?
語音分享,一直是自己的弱項。之前的復盤中也說到了,自己雖然在嘗試著用語音進行輸出,同時想鍛煉自己的語音分享能力。但是看來效果不是很好。原因在于手寫和打字給了自己思考緩沖的時間,哪怕是幾秒鐘,起碼我可以看到文字進行前后思路的串聯。而語音輸出,雖然也識別形成文字,不過有的時候跳出來的文字和意思有些差距,而且不修改繼續講,幾乎沒有什么多余的串聯時間,對于自己思維的連貫性要求還是比較高的。所以自己在做語音分享的時候,總是斷斷續續的。有時候我可能還在講A,腦袋有可能又跳出了毫不相干、天差地別的B,我到底是繼續針對A展開說,還是跳到B來講呢?如果想著先說目前的想法B,之后可能再也想不起對A想說些什么了。(就是這么健忘╮( ̄▽ ̄")╭)不過今天早上,在語音輸出的一開始就圈定了范圍,從整體的晨間思的內容上看,基本上沒有脫離這個框架太遠,即使偶爾的跳脫出框也很快就回來了。有可能是腦子里形成了潛在意識要想這些內容。一方面是好事,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思考和輸出;另一方面有些擔心,這樣會不會限制思考的廣度?
不過今天從早起到晨間思輸出,自己還是相對比較滿意的。不過給自己提醒下,今天晚上要準備好開水放在保溫壺里,語音輸出還有個缺點就是特別容易口渴,發音特別容易不準,有的時候說話識別出的文字真是牛頭不對馬嘴,讓我自己都哭笑不得,有的時候甚至都被詞語帶跑了思緒。o(*≧▽≦)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