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養成良好的習慣,可以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收獲良好的學習成績。觀察發現,班上學得好的孩子,一般都有一個好習慣,那就是課前預習。
? ? ? ? 預習,即課前的自學。指在教師講課之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初步理解內容,是上課做好接受新知識的準備過程。
(1)預習的好處
? ? ? 能發現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節,并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
? ? ? ? 有利于聽課時跟著老師講課的思路走,對聽課內容選擇性強。明確哪些知識應該放上主要精力,加強理解和消化;哪里應該重點記筆記,做到心中有數。預習有利于弄清重點、難點所在,便于帶著問題聽課與質疑,注意力集中到難點上。
這樣,疑惑易解,聽起來輕松、有味,思考起來順利主動,學習效果好。
2、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預習時要讀、思、問、記同步進行。
? ? ? ? 對課本內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難也不必鉆深,只需順手用筆做出不同符號的標記,把沒有讀懂的問題記下來,作為聽課的重點。
(2)剛開始預習時,要先選一兩門自己學起來感到吃力的學科進行預習試點,等到嘗到甜頭,取得經驗后,并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再逐漸增加學科,直到全面鋪開。
(3)預習應在當天作業做完之后再進行。時間多,就多預習幾門,鉆得深一點;反之,就少預習幾門,鉆得淺一點。
切不可每天學習任務還未完成就忙著預習,打亂了正常的學習秩序。
? ? ? ? 學習不好的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聽不懂,課后還需花大量的時間去補缺和做作業,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擠不出一點時間去預習。其實,這種學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預習上。
3、具體該怎么做
預習時要看、思、做結合進行。
看:一般是把新課通讀一遍,然后用筆勾畫出書上的重要內容。
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應該認真想一想;需要記的就應該記下來。
思:指有的時候要想,這些知識內容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前發展了什么?做到低頭看書,抬頭思考,手在寫題,腦在思考。
做:在看的過程中,需要動手做的準備工作以及對課本后的練習題要進行嘗試性的做一做。問答題答一答。
不會做,不會答可以再預習,也可以記下來。等教師在授課時集中注意聽講或向老師提出。
預習以后,還要合上書本,小結一下。這樣做能使自己對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