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日我們學校開展了關于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工作研討會,在會上領導說我們的創新創業教育重點是創業教育,我們的核心是培養有創新創業意識的大學生,究竟何所謂創新創業教育、創業意識培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個人理解,創新創業教育不是創辦多少企業,不是創業成功的每天每年有多少營業額,創新創業教育是讓學生樹立這樣一個意識,將來如果有機會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創業。
? ? ?記得SYB里面有這樣一句話,創辦你的企業,我覺得SYB重點是培養如何成立公司,公司如何成長,以及公司發展到一定時期后出現問題的解決。但是大學真的這樣給學生上課好嗎?在中國大學生創業率不到3%,我們大學花這么大的代價是為了這3%的學生,還是為了剩下的97%的普通學生呢?這個需要我們思考。個人覺得大學創業教育是為了讓學生樹立創新創業意識,有這么一個意識,不在乎多少學生創辦企業,而在乎有沒有這樣的意識。但是接下來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現在的大學教育都是應試教育,基本是以考試成績來確定學生學習的好與壞,那么新型的創新創業教育也應該這么去評價?還是按照創辦多少公司去評價?這個需要我們去思考。
? ? ? 目前基本上每一個高校都有自己的孵化器,創業園,也有很多創業的學生,每一個區縣也有自己的創業園孵化器,那么這些孵化器的現狀是怎么樣的呢?我清楚的記得在我們學校旁邊有一個四星級的賓館開設了一個區級的孵化園,是去年5月開張的,當時我還去參觀了的,但是現狀這家孵化器已經不再了,關門了。在中國這樣的縮影比比皆是,現在很多孵化器的運營狀況都不是很好,現在還能生存下去,是因為還有政府的扶植資金,在過3到5年一旦政府的扶植資金沒有了,我相信還有更多的孵化器會倒閉。
前一段時間我參加了一會議《正和島2016全球創新大集》,在這個會上有很多新鮮的名詞出現,但是我更加關心的是,目前中國的大企業都在抱團生存了,可見現在我們國家的經濟現狀有多么的不景氣,在2015-2016年中國出現了很多大企業的兼并,如:美團和大眾點評網,滴滴和優步,攜程和去哪兒網等等這樣的互聯網企業,還有很多實體企業,如:萬達在2016年在中國關停了很多萬達廣場,家樂福在成都一夜之間關停了幾家大超市,所以現在中國大企業都在抱團生存,那么我們大學生還真的應該往這樣的紅海里面去闖嘛?在學校經常會有學生找到我說 ,老師我想創業,我就問了他一句你想創辦什么樣的企業呢?學生說我要開發一個APP,我要做一個平臺,我要做一個合川地區重來沒有出現的公司,我就在思考,現在學生真的在進入互聯網企業,還能生存下去嗎?在3-4年前做一個APP開發的學生創業項目有很多人會看好,但是現在呢?在網上隨便花600-700塊錢都能開發出一個很好的APP,真的還有市場嗎?現在的互聯網是一篇紅海,如果學生在進入還有市場?
? ? ?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究竟應該怎么開設,這個問題我覺得不是一個部門能夠解決的,要調動學校的各項資源才能完成,要把創新創業教育真正的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不是為了單純的創業教育而開設創新創業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