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省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思路可以用12個字概括,即“一個核心、四大原則、八項任務”。
一個核心: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養,這也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是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融于人才培養全過程,重點是培養創新精神,強化創業意識,提升創新創業創造能力。
四大原則:是指“面向全體、分類施教、結合專業、注重實踐”這四大原則。
面向全體(師生):一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就是要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教學主渠道,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著眼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廣泛性和普及性,使之惠及每一個學生;二是要面向全體教師,尤其是專業課教師要全員參與創新創業教育。
分類施教:就是要面向“各個學科專業的學生”“有明確創業愿望的學生”和“具備相應條件的初創企業者”等三類學生開展不同內容的教育。
結合專業:就是“要努力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由‘兩張皮’向有機融合的轉變”,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和專業實踐教學之中,強化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培養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潛力的高層次人才。
注重實踐:就是要為學生搭建更多的實踐平臺、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通過實習、實訓、實驗等活動,使學生在體驗和實踐中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項任務:
一是修訂培養方案。高校要立足自身辦學定位,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科學設計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合理確定課程結構,增加實踐課程學時學分比例。
二是完善課程體系。高校要積極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融合,依托專業教育主渠道,在專業課程中增加創新創業教育內容模塊,要構建創新創業梯級課程體系。
三是提高教師能力。高校要明確全體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責任,要將提高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作為崗前培訓、骨干研修的重要內容,要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教師隊伍。
四是改進教學方法。高校要以學生為主體,支持教師將科研項目、學術前沿成果帶入課堂;要改革考試內容和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推動結果考核向過程考核、能力考核轉變,構建主體多元、形式多樣、注重過程和能力的考核評價體系。
五是創新教學管理。要深入推進學分制改革,實行彈性學制,完善創新創業學分管理,鼓勵學生通過學科競賽、科學研究、發明創造、社會實踐、發表論文等方式獲取學分;同時,要積極推動校際間創新創業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充分發揮高校之間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的共享效益。
六是強化實踐鍛煉。高校要加強創新創業園、創新創業實驗室、創業孵化基地等實踐平臺建設,并向全體師生開放,開辟創客空間等校內創新創業空間,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實踐體驗;要發揮創新創業競賽的引導作用,形成品牌,充分發揮大賽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持和促進作用。
七是提升服務水平。要建立創新創業服務專門機構,做到“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四到位,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管理咨詢、項目推薦等方面的一站式咨詢服務和指導;要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充分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建立創新創業信息服務平臺。
八是培育創新文化。高校要大力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加大校內創新創業教育宣傳力度,深入開展“企業精英進校園”等系列活動,云集各行業創新創業精英,發揮學生社團作用,定期舉行講座、論壇、見面會、研討會等交流活動,培育“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校園創新創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