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抗拒的,都會持續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文 | 逆風生長


? ? ? ? ? ? ? ? ? 一

人生無常,世事變遷,喜怒哀樂,個中滋味別人都無法感同身受。生活已然如此艱辛,酸甜苦辣咸,又是五味雜陳。但你可知道,你的不良情緒又為你的生活增添了多少堵!

人人都會在一定的情境下產生一種情緒——抵抗。

當父母或者老師批評你天天玩手機的時候,你會有抵觸。

當組員埋怨或者指責你對小組不負責任的時候,你會有排斥。

當朋友說你不夠意思的時候,你也會反駁。

總之你會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與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糾葛。當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不管你是冷靜還是發飆,首先是你的內心起了抵抗的情緒。這幾乎是毋庸置疑的,就算你再怎么冷靜,你那平靜的外表下,深深掩蓋的也必然是內心的萬馬奔騰。

如果你說在與人與事發生沖突的情況下,內心里沒有絲毫抵抗,要么你是裝的,要么你不是人。

一個人內心的修行再高,也總是免不了在沖突事件發生的當下產生一絲抵抗,何況是普通人,這都是正常的。


? ? ? ? ? ? ? ? ? 二

正如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天性一樣。當有任何一件事影響了自己的行動,任何一個人對自己產生了不信任,我們在那個當下內心都會生出抵觸的情緒。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希望自己的想法或者行為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同與肯定的,一旦有人違背或者不迎合我們的這種心理需要,我們的第一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

不同的是,一般人可能會立即在語言或者行為上的反駁,即便他們刻意壓制,也避免不了在心里長時間的抵觸。而內心有一點修行的人,總會在情緒產生的下一刻,馬上反觀自己的內心,與自己的情緒“對話”。

你要明白,你為什么會在當下產生抵抗?

如果僅僅只是因為沒有得到認同,或者沒有滿足被認同的心理需要,建議你對著鏡子學習一下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

如果你要做的確實是一件有意義而暫時又不能被大多數人理解和接受的事,你的抵抗除了徒增煩惱以外,對你的內心、對你要做的事絲毫沒有益處。這種抵抗只會持續地消耗你的能量,助長你的火氣。而且由于你受到抗拒的心理影響,你可能會持續性的做事不在狀態,從而導致你要做的事最終會出現意外,由此又加重了你對當初那些不認同不接受你的人持續的不滿。最后你會發現,你一開始看似維護自己的行為卻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失敗。


? ? ? ? ? ? ? ? ? 三

一位營銷部門的女經理,干練豁達,工作成效突出,業績在整個部門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但是在單位評比的時候,自己的上司卻告知自己領導更看重而且已經定好了銷售部門的一位女經理,原因是這位銷售部門的經理曾經說自己總是愛出風頭,愛搶功勞。

且不說這位銷售部門的經理與自己是同事,兩人私下也是好朋友,沒想到為了年終評比,竟然對自己背后捅刀子。她氣沖沖跑進辦公室,質問銷售經理,自己什么時候愛出風頭愛搶別人功勞,而銷售經理卻一臉無辜,矢口否認。

很顯然,遇到這種不公平的事,憑誰也不可能當時就冷靜,更不用說內心抵觸了。這位營銷部門女經理是個時常反觀自己內心的人,在她冷靜下來之后,思前想后,明白第一自己沒有找到原因和證據,第二自己這種抗拒的心理在領導面前除了給領導留下更加不好的印象以外,根本起不了作用。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到自己這種抗拒心理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的持續性的反感,然后接納這種抗拒,說服自己。

在接下來的幾天,她沒有再去跟領導爭論,當然對那位銷售經理也是敬而遠之,不卑不亢,完全沒有其他人想象的那種雞犬不寧。她的上司看到她如此顧大局,更覺得對不住她,于是和領導據理力爭,為她爭來了部門并列第一的榮譽。

假如她知道自己被同時穿小鞋后,大吵大鬧,肆意宣泄自己的抗拒和不滿,恐怕又是另一番結果。

如果說這個例子不夠接地氣,那么再說一個最平常不過的例子。當你失眠的時候,你的大腦是不是拼命地告訴自己:趕快睡著、趕快睡著、趕快睡著。可是你越是抗拒這種失眠狀態,越是強迫自己睡著,你會發現,自己除了翻來覆去的焦慮與疲憊以外,還是睡不著!你本來是抗拒這種失眠狀態的,可是這種抵抗卻讓你的失眠持續的更久!

現在當我處在失眠狀態的時候,我會很快告訴自己,接受這種失眠狀態,要么起來走走,要么聽聽音樂,雖然可能同樣是一夜無眠,但你這種接受而且放松的狀態與你那種一夜輾轉反側、焦慮無比的狀態相比,你覺得那種更好呢?!


? ? ? ? ? ? ? ? ? 四

你抗拒的,都會持續。因為當你抗拒某件事或者某種情緒的時候,你會聚焦在那個情緒或事件上,這樣會造成它被你不斷地放大。

可能你是因為擔心這一刻發生的不愉快會影響下一個時間的狀態,但你在此時此刻的狀態都不能保證,又怎么能管得了下一刻發生的事。人的大腦往往思考的都是已經發生的事,和即將要發生的事,卻很少有人會關注在那一刻,在那個當下,自己的狀態和感受。

如果你在當下出現了抗拒心理,而你想著的卻是下一刻的事,那么你這種抗拒會一直伴隨你,而你不希望出現的事也會一直持續發生。你要明白,這些情緒會來,就一定會走,你只能任由他們來來去去,不加干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