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筆記來記錄 讓讀書更有效|《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是其在長年累月讀書過程中,積累的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和讀書筆記給他帶來的收益的分享。

讀任何一本書之前,先給自己丟出幾個問題,帶著問題去讀書,會提高讀書的質量。奧野宣之在讀書前自我設置了如下四個問題:

這本書講了什么內容?
你最喜歡書的哪一部分?
這本書對你有什么影響?
它的優點又在哪里?

這本書看起來很輕松,作者從選書、購書、讀書、做記錄到最后的活用,各部分內容均深入淺出不難理解,對于作者自創的“蔥鮪式火鍋”讀書筆記的記錄方法,也非常的簡單易行。

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

整本書最精華的部分,對于看書常常記不住內容,在書上做的筆記又不便于日后查找的人來說,“蔥鮪式火鍋”讀書筆記的記錄方法,是值得去嘗試的。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將所有的知識都放進“筆記本”這個整理箱里,知識集中,尋找起來方便,對于有些只需要看一遍的書,因為有了筆記的存在,就可以及時的進行斷舍離,不需要再在書柜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因為筆記的存在,一本已經讀過的書,可在日后快捷的翻閱筆記來進行再次閱讀。

什么是“蔥鮪式火鍋”讀書筆記?即一段原文摘抄,在摘抄后寫下自己對這段摘抄的感悟。

我們應該讓自己讀過的書物盡其用,盡量讓自己不忘記書的內容,使之融入自己的身心,我們也要盡量將書中的信息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享受讀書的過程中塑造自我。

書是我們了解未知世界的渠道,閱讀的目的就是打開自己的門窗,讓世界一點點進入自己的內心,讓自己與這個世界有更多的鏈接。通過閱讀豐富自己,并在豐富之后,開始雕琢自己,親自打磨出一個更好的自己,并愛上這個更好的自己。

只有從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反映出自己真正需求的購書清單。

書有成千上萬冊,這個數量,是我們一生永不停歇也讀不完的。選書,就是要在有生之年,盡所能的去讀我們想讀的書。書該怎么選?經典的名著書,實用的工具書,還有哲學小說詩歌等,讀書本就不是要去設限的事兒,奧野宣之購書清單的列法,就是在告訴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多點關心和觀察,就能發現自己的真正興趣所在,到底想看哪些方面的書,自然和這些興趣緊密相關。

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而親手寫文章的好處比口頭敘述要多。

做任何事情都忌諱盲目,讀書也一樣。帶著問題去讀書,就會在書中尋找自己所需的答案。

做讀書筆記,是個很不錯的尋找答案的方法,并在這一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收納和整理。

但這種效果并不是短時間內就可看到的,好比口渴十分厲害的時候,喝幾口水不能立馬解渴,需要持續喝入一定量的水后,方才關閉口渴模式。

讀書筆記就像日記一樣,一旦停止就很難恢復,如果擱置了很久,重新開始做筆記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抵觸感。

知道一件事每天都會做,就會持續下去,這是習慣的養成。把事情放下一段時間不做,養成的就是不去做的習慣,要重新開始,大腦給的反饋自然是抵觸。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存好讀書過程中獲得的思考,防止與好點子失之交臂,所以不管是多簡陋的一句話,都應該轉化成語言,踏踏實實地落實到紙上。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讀書過程中,若書中的某段話,讓我們有所思考,對這種思考最好的記錄,就是寫下來。

讀書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深刻吸收書的內容,磨練出更好的原創思考。

信息爆炸時代,想知道什么信息,掏出智能手機搜索一下即可。可這樣的后果是越來越不主動的思考為什么,多數時候都是在一味的吸收別人的的觀點。原創的根源就是要有原創的思考,才能有原創的思維。做讀書筆記就是在記錄的過程中,開始逐步養成主動思考的意識,最終得到的是原創性的思考能力。

讀書圣經《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找出書中的關鍵內容后,要會將書中的話用自己的語言翻譯一遍,這是在幫助讀書人將接受到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同樣,拆出幫的RIA讀書法,也是將原文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并寫出如何為我所用,這其實也是將知識轉化為思想的方法。

讀書是與感興趣的書對話,是上班路上的自我充實,是每次去書店時的期待是睡前溫馨的陪伴,也就是說在愛書人眼里,讀書就是生活的全部。

作為讀者,要能從中找到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的方法,以形成自己的有效閱讀習慣。

作為閱讀技能還在從低階往高階邁進的人來說,可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來提高下自己的閱讀效能。但也不必細致如奧野宣之,他是極致細致的日本人之一,內容詳細到紙筆便利貼等的選擇,能用上的各種讀書周邊產品,單列成書中內容的一部分,這大概是在日本以外其他國家的作家中及少見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