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去過水鄉的你無論是久住,還是匆匆而過,也許你將太多的目光都投向了水鄉的石橋和粉墻黛瓦,將太多的精力都留給了喧囂的小巷和街頭。可是你是否留意過腳下走過的那一段段或長或短的水鄉的路呢?你是否在離開它后仍會記起水鄉路的摸樣和在路上過往時的情景與心情呢?
? 我喜歡水鄉、鐘情水鄉、迷戀水鄉。不論是水鄉寧靜的早晨,還是水鄉喧囂的白日,抑或是水鄉嫵媚的夜晚;也不論是水鄉歷史悠久的石橋,還是水鄉彌漫清香的泡桐樹……當然令我著迷和難忘的還有水鄉那有著神奇魔力的水鄉之路。
? 在初夏那短暫的假日里,在周莊那方圓十幾公里的小鎮上 ,我一次又一次地迷失在水鄉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回家”的路。
? 水鄉的路看上去好像就是那么幾條屈指可數的石板小路,不很蜿蜒也不算筆直,沿河而成,依河而行。就是這一條條用石塊、石板、石磚鋪就的小路,幾百年來不知承載了多少輩、多少人的足跡,記錄了多少歲月的滄桑和時代的變遷。
? ?在水鄉周莊,如果一個當地人或者是熟知水鄉的人想從它的東頭徑直走到西頭,再從南走到北,也不過就是個把鐘頭的事。即便是外地旅游團在此游游逛逛、走走停停,一天時間也足可以把水鄉走個遍。但是,如果你既不是當地人也不熟知水鄉,而且是初來咋到,在既沒有隨團又沒有導游的情況下,你想獨自順暢自如地行走于水鄉,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有時你竟會找不到自己回家的路。
? 我在水鄉就小住于青龍橋附近,離周莊著名的“雙橋”(鑰匙橋)很近。客棧的老板娘說這里是鎮中心,去哪里都很方便,并熱情地囑咐我回來時只要記住“青龍橋”東邊的這顆樹就行了。
? ?第一次捧著相機走出“家門”時,很認真地看了看客棧的門牌門臉,同時也沒有忘記看了看門前那顆長滿紫色葉子的小樹。于是滿懷欣喜地踏上了水鄉的石板小路,仿佛瞬間便融入水鄉如織的人流之中。
? ?就這樣我走過一座橋又跨過一道河,走出一家店又進一家鋪。東張張西瞧瞧,這拍拍那照照,看看這賣賣那,不知不覺中時間已過晌午,也感到有些疲乏了,于是想“回家”了。停下腳步望望左右倆邊的石橋,又看看前后兩岸的店鋪和客棧,這時我才意識到自己根本記不得也認不得而且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在左問右詢仍然無果的情況下,只好給客棧老板娘打電話求助。在她電話的引導下,我終于找到了那座地上刻著團龍的“青龍橋”,也終于看到了那顆長滿紫色葉子的小樹和客棧門樓上高掛的大紅燈籠。
? ?有了第一次 “回家”的教訓,再出門時便更加留意起腳下的路來。慢慢地我發現,其實水鄉的路不只是這小街小巷里的石板路。水鄉那呈“井”字型縱橫交錯的小河,河水中穿梭如織的烏篷船,以及形態各異的一座座石橋,你又怎能說它們不是路呢?正是因為水鄉這三種不同的路,尤其是它交錯的水系和各異的石橋,才會使得初來水鄉的人們時常會在小小的鎮子里輾轉往返,搞不清東南西北,直至一而再再而三地找不到回家的路。即使像我這樣一個很有 “方向感”的人都接連二三地迷失方向,發生了許多令自己都啼笑皆非的事。
? ?一次在走出“家門”不遠就看到一個很別致的書屋,里面有很多諸如《陳逸飛與水鄉》、《陳逸飛畫集》、《沈萬三軼事》、《從文子集》等等與周莊有關的文化名人的書籍,裝幀都典雅很精致,我非常喜歡,決定買上幾本。不過想著還要去游玩、拍照,帶著一大包書不方便,況且這書屋離自己的住處很近,等回來時再買也不遲??墒谴貋頃r我卻怎么也找不到那個別致的書屋了。
? ? 吃罷晚飯后我仍惦記著那幾本書,于是便又出門尋去。這次我就像似一個已經熟悉了水鄉的故人很快就輕松地找到了那家書屋。在書屋里徜徉了很久,賣了書才依依不舍地離去。走出書屋時天色已晚,小鎮上到處都閃爍著霓虹,水鄉的夜晚異常的綽約美麗。手捧著厚厚的書籍漫步于水鄉繽紛的夜色中。然而當要“回家”時卻又再一次地找不到了自己的“家門”。于是又開始了在小路與石橋之間的往返與奔波。越過了青源橋,又穿過了外婆橋,登上了“雙橋”才望見了家門前的“青龍橋”。
? ?還有一次,我是十分百分萬分地確定自己絕對沒有走錯路,但就是找不到自己“家”門前的那顆小樹和那串紅燈籠。就在我迷惑不解的時候,忽聞河對岸有熟悉的笑聲,舉頭望去看見客棧老板娘和她的丈夫在沖我招手大笑。我這才曉得雖然我走的路線和方向都對頭,但就是多過了一座橋,竟跑到了“自家”的河對面啦。
? 經過這樣一次次的“迷失”和“往返”,我不僅沒有半點懊惱和煩躁,反倒覺得水鄉的路真的是太神奇、太有趣了。
? ? 甚至我在想,水鄉之路的奇妙與魅力也許就在于此吧!這些神奇的路讓你在小小的水鄉走也走不完,走也走不夠。好像水鄉的路知道:只有這樣你才能了解水鄉,只有這樣你才能愛上水鄉,只有這樣你才能不忘水鄉。
? ?是啊,正是水鄉地上的石路、流動的水路與河上架起的橋路才構成了水鄉動態的生命,它們不僅是水鄉的路,更是水鄉的動脈。正是有了這些“路”,水鄉才會變得如此富有生機,才會變得如此具有活力,才會令無數人鐘情和向往。
? 有了這樣的感受后,就越發對水鄉的路著迷起來。用心地記下每一條小路、巷子的名字,探尋每一座古橋的歷史與故事,感受先人布局河道、筑造石橋的智慧與文化。并且在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回家的路”的“迷失”過程中體會水鄉之路的神奇與魔力。
?
? ? 當我漸漸熟悉了水鄉,漸漸熟悉了水鄉的路,并且在路上不再“迷失”,不再“找不到回家的路”時,我,也該踏上返回自己家鄉的路了。
? 直到如今,想起水鄉的路,我仍覺得自己的心情依舊點點滴滴地遺失在水鄉周莊那些小路上。
? ?我相信,水鄉的路上一定還留著我對它眷戀的腳印和我對它深情的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