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讀書筆記

向死而生詞條:向死而生是指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在其存在論名著《存在與時間》里面用理性的推理詳細的討論了死的概念,并最終對人如何面對無法避免的死亡給出了一個終極答案:生命意義上的倒計時法—“向死而生”。

小橋流水…


《向死而生》本森版本: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院長亞瑟?克里斯托弗?本森堅持寫日記20年,為后人留下了一筆400萬字的巨大精神遺產,而本書正是他在病中的四個月內所寫下的日記節選。全書共66篇日記,每篇都圍繞“死亡”這個永恒的命題展開,作者結合自己病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從不同的視角和事件切入,深入探討了一個個關于人性的優劣、關于心靈的成長、關于生命的意義等方方面面的問題,是一本非常引人深思和覺醒的哲學日記。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李開復版本:講述了李開復自2013年9月得知罹患淋巴癌以來,治療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和心路歷程,以及死亡線上回來的人生思考。

是李開復對過去一年的動情回顧,情真意切,字字珠璣。真實地再現了作者在病中的所思所想,讓讀者看到了他重生之后日漸成熟的人格魅力與價值觀。不忘初心,心懷感恩,隨緣隨喜,這是當身邊人問及他抗癌心路歷程時,他給出的唯一答案。

生與死不是一刀兩斷的關系——讀本森《向死而生》

作者:吳玫(來自豆瓣)

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002767/

聽亞瑟·克里斯托弗·本森《向死而生》的責任編輯說起,此書甫在書店鋪貨時,就遭到了李開復粉絲的攻擊,原因是他覺得此書不該再用“向死而生”做書名。

其實,這位粉絲在讀過李開復的《向死而生》在讀讀本森的《向死而生》,就會發現這是同題之下立意完全不同的表達。李開復的《向死而生》是借自己因突發癌癥瀕死而后重生的故事為他的粉絲誠意煲得的一鍋心靈雞湯;而100年前的英國人亞瑟·克里斯托弗·本森,則通過記錄自己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過程,試圖為讀者解開一個似乎不可能解開的心結:往生的路上是明亮、溫暖、莊嚴的還是黑暗、陰冷、卑微的。

1905年,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的院長亞瑟·克里斯托弗·本森趁工作間隙去離倫敦30英里的蘇賽克斯郡妹妹家休整幾天,“我休息得很好,已經從倫敦的疲憊狀態當中完全恢復過來,打算開始繼續工作,起草一部新的作品”,在1月26日的日記中,本森這樣記錄。第二天,意外發生,本森昏迷數日又纏綿病榻數月,直到6月中旬在醫生的許可下開始記錄無限接近死亡過程中的心緒及思想波動,直到10月中旬完全康復,是為《向死而生》。

也許被死神追著腳后跟的日子漸行漸遠了,書的后半部分作者在勵志。前半部分,特別是剛剛被允許拿起紙筆寫些什么的時候,由于近距離觸碰到死亡的記憶還很新鮮,關于生死交界之處的細微、細致的描寫,真是迷人:

“一個人的死亡體驗是指這個人的意識悄悄地流出了他的身體,但他的思想和記憶肯定仍然是他自己的”。(第7頁)

“我的耳邊常常響起很大的轟鳴聲;一張很奇怪的、扭曲的面孔總是出現在我眼前,然后又消失了;可怕的黑暗,隨著間或出現的、難耐的閃光而不斷變化著,像烏云籠罩著我”。(第11頁)

“我的靈魂像是一團就要熄滅的火,燃料上的火苗漸漸散去,僅留下一堆燃燒殆盡的灰絮。思想和情感同樣是麻木的,我甚至沒有足夠的力量懼怕什么”。(第25頁)

“但是當那個黑暗的隊伍默默地從我面前經過時,以緩慢的速度踏上另一條黑暗的路,而我站在那里沒有人理睬時,我的靈魂用其一股悲哀的暗流,我知道自己實際上已經死了”》(第51頁)

“當我對周圍的一切失去感覺之后,我在生命最深處感受到了可怕的痛苦。我覺得自己似乎身處一個沒有門、沒有窗、只有墻壁的屋子里,黑水劈頭蓋腦澆了下來,我的生命之火正在熄滅,或者更精確地說,我正在被粉碎成虛無狀態。不是疼痛,而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恐懼”。(第94頁)

……

這些鑲嵌在文本中的作者關于自己在彌留之際感知到的往生路上的見聞,激發了我強烈好奇:由生到死的過程中到底會遭遇什么。雖說每一個人都會由生而死,但能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幸運兒原本就不多,他們中能像本森這樣自覺記錄這種難得體驗的作者,少之又少。既然無從獲得主觀體驗,我總是喜歡從那些我以為無限接近往生路上風情的文本中尋找他人體驗到的蛛絲馬跡,比如,滬上聞人劉衍文先生在《東方早報·上海書評》上以“寄廬志疑”為欄目名發表的一組文章,我以為就描述了已脫離了此岸未抵達彼岸在往生路上獨徘徊的人鬼之間一種存在的眾生相。《兇宅之說,信非虛語矣》中,說1947年作者在龍游簡師教國文時,在晚間九點親眼見得空無一人的教室里面方桌都在悄無聲息地移動,親耳聞得隔壁教室中的課桌忽然都砰砰亂響。《情深無間生死——僵尸與歸魂》中,作者記錄了朋友告訴他的一件家事:

濬思說:“我問此不是為別的,我的老丈人去世后天天回家,而且都是晚上九時左右來,天一亮就走,連續有三年之久。”我問濬思:“來了住哪里呢?”濬思說:“還不是和我丈母娘睡在一床。” 這時他岳母正與我們同桌吃飯,我就問她:“死人身體是冰冷的,陰氣很重,同睡一床不會生病嗎?他還和您說話嗎?”她說:“這些話現在不便細講。”我又問濬思:“你可看到他來?”濬思說:“怎么看不到?正因為看到,我才會說呀!只是來時從不對我打招呼,就徑直向我丈母娘房里走去。有時還見到他匆匆走開,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劉衍文先生是上海教育學院的退休教授,說起來與我還有片刻的同事之緣,所以,我相信他所言不虛。那么,問題來了:空無一人的教室里是誰在推那些桌子?天天夜歸的濬思的岳父不是已經死了嗎?如要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們只有相信,生與死并不如我們所想象的,是一種一刀兩斷的關系。

所以,蒲松齡先生的《聊齋志異》才那么有魅力,原來那些狐媚與人間還保有著千絲萬縷的情誼呢。只是關于生死,我們過于相信科學,覺得就是非生即死,沒有中間的灰色的地帶,像劉衍文先生敢于做這類文章的此地文人,少極少極,怕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現在,西人本森用其100年前記錄的親身體驗告訴我們,生與死之間有許多很有意思的未知數,等待有心人去揭秘。

話說,舊日同事得肝病久矣,一直在等待供體做肝移植手術。某年冬日,惡疾復發,入院搶救。生還以后,他親口告訴我們,冬至夜彌留之際,他看見一道強烈的白光下有一匹白馬疾馳而來。是女兒撕心裂肺的哭聲,將他拽了回來——對呀,為什么冬至夜和清明時節人容易故去?

足跡…


雞湯有毒,讀《向死而生》李開復版本

我們總是希望噩運像一場夢,睡一覺就過去了,所以,當李開復確診為淋巴癌時,他自己是難以置信的,連我們都一邊惋惜一邊在等待這媒體來辟謠。然而,生死是任誰也繞不過去的事。李開復真的病了。

不小心就活到了“前半輩子拼命賺錢,下半輩子拿錢養命的階段”,所以讀李開復的文字,才會倍有感觸。全黑的封面,全彩的照片,以及李開復全新的生命體驗,花一個晚上的時間,伴著柔和的燈光,看李開復綻放成蓮座上的佛,自己宛如侍立佛陀左右的小童,得以蒙受佛之教化。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里有句話:“汲汲于生,汲汲于死”。任志強在薦序中說,許多人不停抱怨命運、生活、不公,抱怨自己不能成功、沒有榮譽、缺乏財富,其實他們最缺少的是對自我的理解和人生未來的追求。一路讀下去,才知道,即使聰明如李開復,也會勤奮到對所有員工的郵件,白天十分鐘晚上兩小時之內回復,擁有五千萬粉絲依然要每天更新微博。生病之前的李開復,就是信奉著“世界因我而改變”的人生信條而不停地努力著。

全書有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敘述了一個“褪去光環,呼吸之間就會頓時所有的病人”不得不“與死亡交手”的每一個細節,幸運的是歷經“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的階段后,李開復終于死里逃生。第二部分,以喬布斯“記住你即將死去”為座右銘的李開復開始了“病中覺悟”的過程,在養病期間經歷了精神上的洗禮,偶然散步走到父親骨灰安葬之地,和星云大師對話,重新審視自己不同時期的墓志銘,才真正明白“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的真諦。第三部分,李開復在“最有價值的人生”里真情流露,不惜筆墨謳歌了自己的妻子,兩個女兒,甚至后悔自己曾經冷漠粗暴對待一位陌生的年輕人。第四部分,李開復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健康生活指南,而第五部分,李開復則深情回憶了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教育,以及自己又是如何薪火相傳教育兩個孩子的,得以一窺李開復的成長過程和教育理念,讀來讓人獲益匪淺。

文中披露了不少生活趣事,頗讓人敬佩的莫過于李開復的大女兒德寧。大二時,德寧上中文課,發下來的閱讀文章恰是“李開復寫給女兒的一封信”,老師問大家知不知道李開復,且恰好點名到德寧,德寧站起來說:“知道,他在蘋果、微軟、谷歌工作過。”老師批評:“不對,他沒在蘋果工作過。”女兒咬咬牙,點頭坐下了。而這樣的逸聞趣事,書中不勝枚舉。

歲月靜好…


書的后半部分有一張圖片,是一身深灰色運動衣的李開復站在一顆大樹下綠苔斑駁的青石上,張開雙手擁抱大自然,一整頁的綠,充滿生機。佛家釋迦五印里有一道降魔印,也稱觸地印:以右手覆于右膝,指頭觸地,以示降伏魔眾。我想,這應該是降服生命與心中的魔之后最佳狀態的李開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伊壁鳩魯說,死亡和我們沒關系。因為當我們還在時,死亡就不存在;而當死亡存在時,我們就不在了。 海德格爾...
    Wenigeraberbess閱讀 2,033評論 0 1
  • 編號:5/33 用時:5小時 李開復因常年忘我工作而罹患第四期淋巴癌,在初步完成了與癌癥的對抗之后寫下了修得死亡學...
    Chappy鵝閱讀 626評論 6 3
  • 許多人常常在抱怨自己的命運,抱怨學習與生活的環境,抱怨自己沒有獲得成功,沒有榮譽,缺少財富,因而抱怨整個社會的不公...
    Zhang_Rita閱讀 239評論 0 0
  • 今天周一,早上要7:20到校,六點十來分,到了該起床的時間了,你正好被妹妹吵醒了。雖然你沒睡夠,但還是強睜...
    嵐溪媽閱讀 138評論 0 0
  • 簡單做一個播放音樂的小demo: 搭建界面,放三個按鈕,播放、暫停、停止 播放音效,因為文件小,所以不需要進行什么...
    MONKEY小巧閱讀 1,59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