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5/33 ?用時:5小時
李開復因常年忘我工作而罹患第四期淋巴癌,在初步完成了與癌癥的對抗之后寫下了修得死亡學分后的人生體悟。正是這次經歷,讓他改變了自己的許多看法,修正了自己的三觀,
文章中有很多觀點值得學習,先自己歸納一些:
一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果”,可能只是“因”。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不要總想著自己失去了什么,要多想想自己得到了什么。自己在這方面的功力還是太淺。一直以為自己為人隨和,沒什么戾氣,但是對照開復老師的反思,感覺自己也是一個戾氣較重的人,也沒有發自內心的感恩和快樂。這種心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需要不斷的修行,希望能時刻提醒自己: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二是:要掌握80分原則。有時候我會對自己很嚴格,但是崩久了可能一次兩次成功了,卻很難長久,難免會失敗,一旦失敗就會有挫敗感,再加上完美主義作祟,一個小目標可能就會被擱淺了,再想去撿起來就很難很難了。80分原則是個很好的觀念,在做不到最好的情況下不必對自己太嚴苛,可以先做到80分,甚至先做到60分,只要一直堅持,肯定會有效果。
三是:“記住你即將死去”,這是喬布斯說得話。當自己有什么困難過不去的時候,或者想完成一件事情但是沒有動力的時候,可以多想想這句話。
再次,摘抄幾句看書時的標注:
許多人常常抱怨自己的命運,抱怨學習與生活的環境,抱怨自己沒有獲得成功,沒有榮譽,缺少財富,因而抱怨整個社會的不公平。其實他們最缺少的正是對自我的理解和對人生未來的追求。
我從來都不知道,當身體受到病痛的威脅和折磨時,過去用理性頭腦堆積起來的信心完全幫不上忙!
人在面對疾病、死亡、悲傷等重大失落時,會產生五個階段的心理反應——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
你引以為傲的效率,最后都變成肚子里亮晶晶的腫瘤啦。
壓力不一定來自憂慮、緊張、急躁、憤怒等情緒;爭強好勝、期望、等待、興奮,甚至像我過去一直懷有的“改變世界”、讓“世界因我不同”的企圖心,稍有不慎,就會在體內留下難以清除的“毒素”。
如果覺察到自己沉溺于擔心會失去某些東西時,“記住你即將死去”會是最好的解藥。
既然對“如果生命只剩最后100天”已經有過縝密的思考,為什么不從現在開始每天都這么過呢?
“人生難得,人生一會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變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要產生正能量,不要產生負能量。面對疾病,正能量是最有效的藥。病痛最喜歡的就是擔心、悲哀、沮喪。病痛最怕的就是平和、自信,以及對它視若無睹。
真正有益于世界的做法不是除惡、而是行善;不是打擊負能量,而是弘揚正能量
如果我做一件事情,世界上每一個人也都這么做,那么我們的世界會不會變好一點?如果會,我就去做,不再用量化的思維計算每件事的價值和意義
在我犯錯時,父親讓我“看看自己有什么感受”,只要自我審視的能力還在,任何言行偏差都能校正過來,不會迷失太遠。
當我企圖“改變世界”,就有了“我比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優秀”的假設,這種“救世主情節”,來自潛意識深處的傲慢
不要把每件不如意的事都看成一個“果”,而或許這個災難其實是個“因”,是讓自己學習成長的機會
感恩真是一種奇妙的力量!我只不過是開始發現了別人的好,這個小小的改變,就讓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覺得幸福
若要改變世界,就要改變自己,讓自己保持正向的意念。
再也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把手握緊,里面什么都沒有;把手松開,你就擁有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