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閱讀:“吳起勸諫魏武侯”和“孟子見梁惠王”

周威烈王十五年,甲午,前三八七。

魏文侯薨,太子擊立,是為武侯。

是年,武侯浮龍門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曰:

“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

對曰:

“在德不在險。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
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
商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
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敵國也?!?/blockquote>

武侯曰:

“善。”

五十一年后

周顯王三十三年,乙酉,前三三六。

鄒人孟軻見梁惠王。

王曰:

“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國’?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
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初,孟子師子思,嘗問牧民之道何先。

子思曰:“先利之?!?/p>

孟子曰:“君子所以教民,亦仁義而已矣,何必利?”

子思曰:

“仁義固所以利之也。
上不仁則下不得其所,
上不義則下樂為詐也。
此為不利大矣。

《易》曰:‘利者,義之和也?!?br>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此皆利之大者也?!?/blockquote>

司馬光曰:

子思、孟子之言,一也。

夫唯仁者為知仁義之利,不仁者不知也。

故孟子對梁王直以仁義而不及利者,所與言之人異故也。

以上材料,綜合《資治通鑒》,《孟子》。

另,參考閱讀《禮記》“大學”篇:

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代人,收了集體主義的益處,也受了集體主義的裹挾。自由意志和獨立意識的缺失,使得他者文化猖獗,比較,活在夢里,道德...
    月冉耳閱讀 440評論 0 0
  • 似乎一切傷害都停止了。 然而并沒有結束,恐懼與緊張隨著年齡增長深深扎根心底。各種細節與當時的感受卻并沒有隨著時間消...
    浪子李白5閱讀 441評論 2 2
  • 前邊寫了如何封裝.a,現在我們就來說說怎么封裝.framework相信大家都知道,.framework既是靜態庫的...
    SunshineAutumn閱讀 963評論 0 1
  • 終于把這次的面試給結束,不去想結果,但是我感覺我真的已經盡力了,把自己的很多想法和思路表達了出來,雖然我感覺表達的...
    白杰0507閱讀 287評論 0 0
  • 早起是慣性的,拖延也是慣性的,昨天其實很早就完成了任務,九點半,然后因為完成了任務就不去馬上完成時間管理的記錄,非...
    律人閱讀 18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