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楊勇先生的《中國式眾籌》又重新閱讀了一遍,對于眾籌咖啡館的功能和定位,又有了進一步的深刻理解,其實不限于咖啡館,茶館、會所也可以扮演同樣的角色,再次摘錄跟大家分享:
1.咖啡館(茶館、會所等):可以消費,是線下鏈接的載體。
2.協會組織:這是本質,是傳統協會組織的升級版,更加有活力。
3.高效孵化器:一群聰明的腦袋在一起能孵化出很多創新項目。
4.投資基金:股東都有投資需求,一般還會成立專門的投資基金。
5.交易所:這里可以交易資源、交易項目、交易資金、交易思想。
6.商學院:每年100-200場分享活動或培訓。
7.互助平臺:因為股東都是嚴格選出的,有信任感。
8.協作平臺:200個合作伙伴。
9.共享平臺:能真正做到共享資源。
10.社交平臺:高質量有效的社交。
11.中國人的公共空間:一定程度上解決國內公共空間缺失的問題。
12.商業生態系統:200人形成一個完整的商業生態系統,共生、互生、再生。
如果,有這樣一個場所,聚了這樣一群人,可以做這么多NB的事情還不夠吸引你,只能是我們找錯人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