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790
1.公式思維
這是數學等式,左邊的成績等于右邊的構成因素。如愛因斯坦的成功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的工作,Y代表休息,Z代表少說廢話。稻盛和夫在《活法》中的人生和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x熱情x能力。
在實際工作中,公式思維會更加具象。對我的銷售工作做一個等式,成交客戶=拜訪量+計劃書+粘度,各因素的比例目前還沒能想出來,但這個公式提醒我要做的事情,讓目標任務更清晰,方便檢查,減少抱怨,化繁為簡。建立公式重要,定期檢查公式也很重要,在踐行中不斷優化公式。
2.“為什么”思維
《見識》中提到谷歌員工目標管理OKR方法,跟這個思維相似。任務結果只有跟目標和關鍵結果相連接才有價值,不要錯把手段當目的。要達成目標,我們會列一系列任務清單,但在做的過程中不自覺聚焦在任務上,而忘了這些任務是干嘛的。可以建立一個反饋機制,定期檢查任務結果是否與最初目標相關聯,及時調整,及時刪減。
做事前問為什么去做,去找到目標以及方法,在做的過程中,問為什么這樣做,去確認方向與目標是否一致。不要錯把任務當結果,獲得心安理得的滿足感。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3.反證思維
當你想要放棄時,反過來問自己,找到堅持的理由。銷售工作,需要大量的拜訪,我常常也會想要退縮。有時我會反問自己,如果今天我想偷懶,少拜訪幾個客戶,那么我這個月出單的機率就會降低,業績不夠多,工資就會少,那么就會影響我生活的品質。想清楚后,會給自己更大的動力。
一件需要付出努力的事情,反向想想你若做不成,你會失去什么,找到去做的動力。
4.先人后事思維
這個思維,一時還沒內化過來。但想起一句話,找對人才能辦好事!對于管理者,選對人才能辦好事!似乎也反向證明了人是辦事的關鍵。
聽小歐的分享,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一年我加入讀書營,參與同城的各類讀書會,就是為了去重建自己的邏輯思維,感覺今天來了一次大總結,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