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部氣勢恢宏的三國史,演繹了一場場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英雄故事。一個個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為后人津津樂道。關于對三國風流人物的評論,也是眾說紛紜,爭論不休。諸葛亮與周瑜同為三國時代的蓋世英才,一個蜀之名相,一個吳之名將,二者本沒有可以對比的價值。也許是因為《三國演義》將周瑜與諸葛亮的智斗演繹的太過精彩;也許是周瑜那句“既生瑜,何生亮”喊的過于悲情。很多人拿諸葛亮和周瑜相比較,評論眾多,甚至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
? ?因為《三國演義》的“壯諸葛多智而近妖”,羅先生虛構了草船借劍,三氣周瑜,借東風等故事神話了孔明的同時,也將公瑾的形象表現的太狼狽。加之很多資料都是美化孔明,反而使得很多人為周瑜抱屈,甚至認為孔明的智慧才能多為虛構,實際不如公瑾。于是,“諸葛亮與周瑜才智相當”,甚至“諸葛亮不如周瑜”之類觀點似乎成了主流。在筆者看來,《三國演義》固然有許多虛構的情節,突出了人物個性,增加小說的可讀性。作為一部歷史小說,大體上還是反應了歷史事實的,包括諸葛亮和周瑜的才智和歷史地位的反應都是比較客觀的。實際上周瑜作為一方統帥,與諸葛亮的王佐之才相比還是不在一個檔次的。
? ?說到周瑜就不的不提赤壁之戰,正是這場經典的以少勝多,決定三分天下的歷史性戰役,讓周瑜達到了光輝璀璨的人生巔峰。憑借此戰,周瑜功蓋江東,名揚天下,成為三國時期杰出的將領。但是,憑此周瑜并不足以和諸葛亮相提并論。
? ?且不說赤壁之戰,曹操本身就有很多客觀不利因素,比如瘟疫,收編部隊戰斗力弱,北軍南征不識水戰等等。整個戰役也非周瑜一人之功。劉備軍雖少,對戰局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武帝紀》曰:“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江夏擋住曹操第一波進攻的就是劉備。更有三朝大將程普作為副都督鼎力相助,龐統獻連環計,黃蓋獻苦肉計詐降火攻等等。
? ?赤壁后攻南郡的江陵之戰,周瑜摔新勝之師在兵力占優的情況下,圍攻新募數千軍士守城的曹仁一年半不得取勝。此一戰周瑜表現無亮點。
? ?當然,作為赤壁之戰的總指揮,作為跟隨孫策創業,攻城略地定鼎江東的元勛,江東的三軍大都督,周瑜不愧為一代名將。周瑜與諸葛亮之間,軍事能力的對比正是爭議的焦點。
? ?沒有“草船借劍”、沒有“三氣周瑜”、沒有“ 借東風”、沒有“火燒博望坡”、沒有“賠了夫人又折兵”、沒有“罵死王朗”、 沒有“ 空城計”。倒是有六出祁山無功而返。據此,很多人認為,諸葛亮只是治國安邦的相才,軍事水平一般。筆者以為,虛構的故事所起的作用只是錦上添花,沒有那些虛構的傳說,并不影響“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歷史形象。至于說六出祁山無功而返,不如換個角度理解。
? ?當時的蜀國在三國中實力最為弱小,與魏國實力相差懸殊;兵力遠少于魏軍,且魏軍多騎兵,蜀國主要是步兵;蜀國運糧困難,而司馬懿不用考慮這些問題;諸葛亮在國力、兵力、運輸能力都遠遠不及魏國的情況下,在糧草難以為繼的困境中,卻能以一州之力與“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的司馬懿、曹真、張郃等當世之名將在相斗之中屢占上風。不僅如此,諸葛亮“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卻能夠在敵國境內,來去自如、想攻就攻、想退就退。以蜀軍徒步之士卒讓曹魏飛馳之鐵騎聞風喪膽!這恰恰體現了諸葛亮高超的軍事才能。
?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
? ?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裴松之注*三國志*諸葛亮傳》。此為公論!
? ?他的《南征》、《北出》、《兵要》、《傳運》、《軍令》、《便宜十六策》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治國治軍原則,為后代的人們所推崇,堪稱是千古治國治軍者的經典。
? ?他推演確定的八陣圖,使中國傳統軍事陣法達到了最高峰;他發明的木牛流馬,是當時軍隊后勤供給最先進的運輸工具;他創造的“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是當時最具殺傷力的遠程武器。
? ?由此可見,諸葛亮的“將略”絕非周瑜等名將可比!
? ?未遇孔明之前,劉備“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初見孔明,劉備便得著名的“隆中對”,未出茅廬便定三分天下,被劉備奉為國策!有了孔明的劉備,從四處投靠,寄人籬下變得無往不利,往往以少勝多,以弱克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在孔明的輔佐下,劉備赤壁戰曹操,據荊州,進成都,并劉璋,攻漢中,建立蜀漢政權。三分天下有其一。劉備夷陵之敗后,白帝城托孤諸葛亮。此后諸葛亮治下的蜀國更是“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辦到了“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抬遺,強不侵弱”。
? ?諸葛亮一生堅持理想,盡忠盡義,鞠躬盡瘁,至死方休。“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憑借超凡的個人能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并在劉備之后將蜀漢國祚延長了四十年,并且經濟上富強、軍事上主動、外交上平等。
所謂蜀國第一臣,智絕天下,無雙國士。此誠非周瑜等俊杰可同日而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由“古今漫談賬號”發布,2017年0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