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心里估計著1小時候左右可以完工的作業,孩子往往要搞兩個小時甚至更多,書面作業完成后往往還有閱讀或者背誦作業,作業做不完,自然不能睡。
大人越等越著急,越晚越上火,自己工作忙了一天,回家還要做家務,再碰上一個磨磨蹭蹭的娃,老母親們太難了!
1.尊重生長規律,時間知道答案。
不要拿孩子跟自己比,不要用大人的速度來要求孩子。
剛入學的孩子由于手部肌肉發育不全,拿筆寫字有困難,另外他們剛學習寫字,老師還要求要寫好,所以就會導致寫字很慢。
大腦發育更是神奇,不同個體的差異非常大,家長別發火,給孩子一個發育成長的時間。
家長首先是要理解和尊重,然后一定要多鼓勵孩子。
比較客觀的標準是對孩子的描紅、算數等常規作業進行計時,了解孩子做作業的平均速度。
只有了解了孩子做作業需要花的時間,才能有合理的預期,進而做好的時間分配。
不要拿孩子跟其他年齡的孩子比。
“一二年級要陪著學,三四年級規定時間學,五六年級適當放手學。”
意思是說低年級的家長應該盡量陪著孩子一起做作業,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指導作業、答疑解惑,一方面也能滿足孩子被陪伴的心里需求。
陪著學不是當監工,而是幫助孩子建立做作業的規則感和秩序感,對于老師提出的一些格式要求,孩子因為年齡小理解不到位,就需要家長幫助講解,一些沒有做過的題目也需要家長幫助尋找思路,甚至一寫零基礎的孩子,更是需要家長幫助讀題。
三四年級的孩子對規則已經比較清楚,家長只需要給孩子規定作業時間,讓他有緊迫感、不要拖拉即可。
如果一到四年級已經給孩子建立了很好的作業規則意識,五六年級的孩子就可以適當放手,他自己就會安排好自己的學習時間。
2.學習時間+休息娛樂時間,讓孩子可以更專注。
每個人都需要放松,玩更是孩子的天性。
有的孩子留一些運動、玩玩具、看動畫片的時間,孩子得到了放松和心理的滿足,對學習就會更專注更投入,勞逸結合才能有好的學習效果。
如果孩子知道學習完了是更多的題和試卷,那肯定是能拖則拖。
另外在學習的過程中,采用番茄工作法,也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一般是25分鐘+5分鐘,前面的25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的。比如說15分鐘,或者20分鐘。
根據孩子的年齡段和自己專注的時長情況,需要家長花時間試。
3.家庭成員要起到正向作用,不要拉后腿
有些小學生做作業拖拉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如果家庭成員性子慢、生活散漫,做事拖拉,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各方面動作慢。
所以家庭成員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雷厲風行,不要拖拉,那自己就要一改以往做事慢騰騰的習慣,養成干凈利索、動作快捷迅速的做事習慣,讓“快”穿行在日常生活之中。比如,和孩子一起做家務活時,比賽看誰先做完或在規定時間內做完,洗漱、穿衣、疊被等看誰先完成。
還可以通過游戲活動,制定訓練計劃,來促進孩子反應速度的提高以及思維的快捷性、敏捷性。如,每天出10道簡單加減運算題寫在紙上,用秒表計算時間,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無誤地算完,這是算;比賽抄寫一長串數字,看誰先最快抄完,這是寫;家長隨意寫下幾組一排數字或字母,要求孩子快速用筆劃其中連續相同的數字或字母。如:25655288955687755959,用筆劃出“6”,或找出一本書,比賽看誰找到一篇文章中高頻出現的某個詞,這是找;玩兩個字的詞語接龍,越快越好,這是說。在求質量的基礎上求速度,越快越好。一定要堅持它一兩個月,中途不能放棄,對改掉孩子做作業拖拉的毛病有很大幫助。
另外在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家長不要時不時打斷孩子。有的父母或者祖輩不知道為什么就那么怕孩子渴著餓著,孩子學習的時候給一會兒送水,一會兒送水果,一會兒噓寒問暖,孩子一邊寫作業一邊吃吃喝喝,學習思路和節奏一次次被打斷,不拖拉才怪;還有的父母則是孩子一寫作業就自動變身成為“監工”,盯著孩子的每一個字、每一次運算,稍有錯誤立刻糾正:“錯了錯了!重寫!……”這些都會導致孩子速度慢,不專心。
無論對孩子還是成人,我們都會拖拉,我們也都會守時,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件事情,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修煉。孩子終究需要自己慢慢意識到拖拉是他人生的修行,他才更有力量去面對。溫柔而有力量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禮物。五色時間,五彩童年!
作者:曉一
兩個娃的媽媽,五色時間管理法的發起人和九年踐行者,有溫度的五色兒童時間管理法,希望幫助孩子們擁有更多有彈性有趣味的繽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