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孫悟空從菩提祖師那里學成歸來,仗著一身本領,那是闖龍宮,砸地府,偷蟠桃,毀盛會,盜仙丹,踢丹爐,直打到凌霄寶殿中,玉皇大帝前,這一切真讓人看的是痛快淋漓,心情舒暢呀!被打到家門前的玉帝情急之下派二圣到靈山找如來佛祖救援,希望如來佛祖能夠將妖猴降而殺之。
二圣到了靈山,如來佛祖先問“玉帝何事煩二圣下凡?”二圣將孫悟空如何作為,玉帝派何人應戰(zhàn),戰(zhàn)況如何說的一清二楚,然后如來就明白了,“哎呀,這是打不過人家,找我去想辦法呢!這不能不管呀!”于是乎,如來就帶著阿儺,迦葉二尊者到了凌霄門外,只聽得里面是喊聲震耳殺聲震天呀,原來是三十六天雷在那里圍困大圣呢。如來就想,看來這孫悟空的本領不可小覷呀!
如來是什么出身呀,人家原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的王子,古時,但凡王孫貴族者,那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不論是學識,本領,待人接物,政治覺悟,那更不是一般人可比的,更何況成佛的釋迦摩尼,人家更是帶著腦子出門的。看見孫悟空本領如此之大,作為被人高高捧著的佛祖的如來當然是不愿意在眾人面前出丑的,于是乎,一上來,就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瞧,說什么佛家倡導眾生平等,作為眾佛的領頭人如來見來了個比人還利害的猴子要奪玉帝大位不也自覺的鄙視排斥嗎?接著人家的政治才能就顯示出來了,鄙視完猴妖又對統(tǒng)治者玉帝一番恭維,先不說玉帝對如來拍來的馬屁如何身心舒泰,恭維完了玉帝兩人接著舌戰(zhàn)只聽大圣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于我便罷了,若還不讓定要攪亂,永不清平。”
如來就問了“你除了生長變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宮勝境?”看,如來心計深沉呀,看似話語中似有看不上悟空之意實則是在打探悟空虛實呀!悟空呢,剛學的一身本領歸來,在地上是先收服了七十二路妖王,后又闖龍宮搶兵器搶戰(zhàn)服,再又砸地府銷生死薄,后來第一次被招上天來滿以為憑自己的一身本領怎么也得被封個大官做做吧!結果天上眾神是完全不把他當回事呀,只與他了個管馬的差事,一個小小的弼馬溫就給打發(fā)了。第二次邀上天來雖說如他所愿封了個“齊天大圣”的稱號,卻也是個有名無祿的官,連個蟠桃會都不在受邀之列呀!為啥?天上的眾神看不上他唄,悟空心里那個憋屈呀!那種想要被人可的心理是特別的急切。此時一見來了個連玉帝都尊敬的仙人問他,悟空是著實想好好的表現(xiàn)一番呀!于是這只單純的剛入江湖的小猴子老老實實的把自己的本領一字不差的全數(shù)道來。而此時的如來呢,在知道悟空的能力之后已是心知殺不了他了,于是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之下心生一計,誆騙悟空與他打賭。而悟空呢,在不知如來本領深淺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欣然應賭,而結果真的是悲劇了,如我們所看到的被如來翻手壓在五指山下。我們先來看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之前,他看到如來的指頭上留下了自己寫下的字跡,還有自己留下的那泡猴尿,猶自不信,想要與如來再比一次,可是如來卻不給他機會,二話不說就把他壓在了五指山下。那么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如來給了孫悟空第二次機會的話會是怎樣的情況呢?孫悟空在見到那五座肉山的時侯還會再停下嗎?孫悟空會不會就飛出了如來的掌心了呢?!
看了這一節(jié)不得不說菩提祖師這個做師傅的真的是有些粗糙,不負責任,他教會了悟空長生不老之術,七十二般變化之法,騰云駕霧之能這許多的本領,卻獨獨沒有告訴悟空這個世界很復雜,人心十分顯惡,沒有教他如何為人處事,使得悟空剛一入世就栽了這么大一個跟頭,被人家一壓就是五百年呀。而這牢獄生活哪里是好過的,那是既吃不上仙果佳肴,也喝不上瓊漿玉露。仙家懲罰起人來也是格外的殘酷,悟空是“渴飲溶銅捱歲月饑餐鐵蛋度時光”,想他一個天地間的大能竟要經(jīng)受如此凄涼悲慘的牢獄生活,難道真的是本領不如人家嗎,不,是心計不如人呀!
如果悟空在學習本領的同時也能夠學習一些處世之道,那么他在與如來對峙的時候一定不會將自己的底牌一一告知,而如來在不知悟空深淺時還會與他打賭,還能將他壓在五指山下嗎?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一個人可以不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才子,但卻一定要懂得人情事故,讀懂社會的本質和人際交往的潛規(guī)則,不要太過鋒芒必露,凡成大事者都要學會藏露,要大智若愚!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一定不能自作聰明,要學會真聰明——切忌只知伸不知曲;只知進不知退;只知自我表現(xiàn),不知韜光養(yǎng)晦。這樣的話,我們即使才高八斗,也照樣兩手空空!千萬不要做單純老實鋒芒畢露的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