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會參加大象點映的提前觀影活動,第一時間觀看了賈樟柯的新片《江湖兒女》,時間過去兩天了,現在回味起來,仍然感覺很震撼,下面說說對這部片子的感受。
從整體上來說,這是我看過的賈導的片子中最完整、最好的一部片子,是導演風格與大眾的審美結合的最好的一部片子。影片的整體風格、視角、演員等一如既往的體現出賈科長的特色,包括長鏡頭的運用、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小人物的刻畫、過往作品的回顧等等。同時,導演也兼顧到了普通觀眾的趣味,如徐崢、張譯等明星的客串演出、影片中笑點橋段的設計、故事的完整性等,導演取了一個最大的公約數,即讓影迷不失望,又讓觀眾們滿意。
再說說自己感受比較深的幾個地方:
一是趙濤的表演堪稱完美,年齡跨度約20年,從江湖大哥的女人,到舉槍救男友的勇士,到入獄服刑的囚犯,到千里尋愛的中年婦女,再到步入江淮的大姐大。每個階段的表演都恰到好處,體現著時間對人的改變,不出意外的話,至少會有一個最佳女主角的獎杯來證明她在影片中的表現。
二是對江湖的理解。什么是江湖,每個人對江湖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坝腥说牡胤骄陀薪薄ⅰ敖v的就是一個義字”,影片中的人物對江湖也有不同的理解。對郭斌來說,江湖上講的是面子和地位;對巧巧來書,江湖講的情義。因為對江湖的理解不同,郭斌在失去大哥的面子后遠走他鄉;巧巧在輾轉漂泊后回到故鄉。郭斌因江湖面子離開了巧巧,巧巧因江湖情義收留了郭斌。其實,兩個人一直走在不同的軌道上,軌道的交叉點發生在影片激烈的打斗時刻。那一刻,郭斌被打黯然離開江湖,巧巧拔槍步入江湖。
三是影片中的幾個重要的地點,如麻將館、鐵路招待所門口、山腳邊等,同一地點發生的不同事件,推進了情節發展,同時前后對比,讓人感慨萬千。第一次在麻將館,郭斌打麻將,巧巧旁邊看著,此時,郭斌是麻將館的主人、是江湖上的斌哥,打牌的同時處理著江湖上的紛爭;第二次在麻將館,此時,斌哥已變成了看客,巧巧成為主人,并用暴力結束了郭斌引起的糾紛。同樣,第一次在山腳下時,郭斌身在江湖中,巧巧不懂江湖;再一次來到山腳下時,巧巧已是江湖中人,而郭斌已經離開江湖。鐵路招待所門前見證了江湖的變化,斌哥被群毆在此,巧巧監獄轉移、斌哥生病回來等幾個時間點都從此路過,同一地點但已物是人非。
四是影片的配樂,配樂很考究,既能體現時代感,又與影片的人物情感完美融合。高潮部分配上重低音的節奏,整個心都跟著在一起顫抖。
五是影片中好多情節設計的不落俗套,穿插出來幾個人物、或者通過幾段對話,能把作者想表達的背景、性格、變化等等很好的表達出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沒有一點說教和違和的感覺。影片中的配角功不可沒,巧巧父親、張譯、徐崢、唱卡拉OK的少年......還有一些沒有名字的群演,都很棒。
這么好的片子,肯定要二刷,期待再次的感動。我也斗膽預估一下票房,保守一點十個億吧,預祝影片大賣。感謝賈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