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夫妻關系是一場極深刻的人際關系,雙方的修養、品行以及學識都會在婚姻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夫妻恩愛的家庭氛圍好,孩子有安全感自由成長,才能于潛移默化中享受幸福家庭的滋養。
夫妻恩愛,是一個家庭最亮的底色。孩子能在這片亮色下,任意揮灑,留下絢麗的人生圖案,包括暢快地進行親子閱讀。很難想象,一個硝煙彌漫家庭的孩子會愉快地閱讀,因為孩子為了平復心緒,就內耗了太多精力。
家是對孩子影響十分深刻的地方,而夫妻恩愛是行走的閱讀教科書。這種良性互動模式書寫著愛和溫暖,感恩和付出,它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比起明確的閱讀教育更加深刻。
曾有讀者留言說,他爸爸一直都很寵愛媽媽,全家一起去漂流,他和媽媽的竹筏同時被急流打翻了。他爸爸毫不猶豫地先救起媽媽,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漂走。雖然略表同情,我又忍不住嘴角上揚會心地微笑,因為夫妻關系大于親子關系,家庭成員才能更融洽地相處。
夫妻恩愛的家庭,孩子成長的底色鮮艷,生活五彩斑斕。而父母不和甚至離異,哪怕是熱愛閱讀的孩子,人生軌跡也可能改變。
? ? ? ? ? ? ? ? ? ? ? ? ? ? ? 1
達叔是70年代的鳳凰男,全國著名鉛鋅礦的化學工程師。妻子是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的川劇演員,不但貌美如花,還能賺錢養家。兩人郎才女貌如璧人,婚后生了一對女兒。相愛簡單相守難,因原生家庭迥異等各種原因,他們于兩女兒十七八歲時協議離婚。
前妻當即托人談復婚,因達叔出差未遂。其后達叔再婚,前妻聞訊崩潰,精神分裂。大女兒終身不嫁侍奉母親,小女兒與父親斷絕關系,失業在家朝不保夕。世上離異萬萬千,這樁妻女何其慘?
除了妻子,兩女兒成了家庭離異的最大受害者。大女兒對父親有刻骨之恨,一輩子走不出父母離異的陰影。小女兒說父親傷透了自己的心,多年來游走在幸福家庭之外。
當初如花似玉的小女兒是我發小,當我親眼目睹她的生命之花過早凋零,半生潦倒,我內心極其震撼。因為她從小能言善辯,博覽群書,是當地有名的小博士。
誰愛孩子,誰就能教育孩子。閱讀教育,需要夫妻恩愛提供的肥沃原生家庭土壤,才能潤物細無聲地滋養著孩子。
? ? ? ? ? ? ? ? ? ? ? ? ? ? ? 2
自記事起,家里時有吵鬧聲,我找不到依戀和崇拜的對象。看到發小父母恩愛,一家人言笑晏晏,其樂融融。我羨慕又失落,還若有所思:原來這就是幸福家庭的模樣。她父母覺得我品學兼優,懂事有禮貌。可如果有人心疼,誰愿意過分懂事?我不懂事,誰又能替我堅強?我慶幸閱讀習慣幫助了我,一直在進行自我修復。而父母恩愛的孩子,多大都能在父母懷里撒嬌,隨時被父母接納,只要健康成長就好。
高考后的那年暑假,我去女閨蜜家玩,她媽媽說起她一臉的寵溺和自豪。她媽媽說,小時候她和哥哥吵架被氣哭了,就跑去找媽媽告狀。媽媽嚇唬她說,你們兩人在一起總吵架,不如用棍子把哥哥趕走,以后家里就不會有人吵架了。媽媽一邊說,一邊假裝氣呼呼地去找哥哥。結果發現她用盡全力抱住腿,不讓媽媽去趕哥哥。
她媽媽還說帶她一起去干農活,她童言無忌,說得媽媽笑軟了,拿不動鋤頭干不了活。她媽媽說:“你以后不要跟媽媽出來了,會耽誤我做事。”說到這里,母女二人相視而笑,于我是從未感受過的溫暖。出生于失和的家庭,我花了更多力氣來追尋幸福人生,能量被自卑和悲傷無端消耗。
閨蜜家境平平,可她爸媽恩愛勤勞,靠賣小菜供哥哥和她念書。家庭和睦,兩孩子開朗上進。雖然父母沒有刻意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可只要與讀書有關,父母就毫不吝嗇,這種無聲的引導為她愛上閱讀鋪平了道路。她和哥哥都上了研究生,她本人還讀名校武漢大學。畢業后,她入職中國移動總公司,妥妥的人生逆襲。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能成為夫妻是莫大的緣分。而父母子女一場,終究是漸行漸遠的離別。不如憐取眼前人,珍惜當下時光,既做了夫妻恩愛的榜樣,也是孩子內心沉穩、閱讀愉快最堅實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