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白開始學心理學
在談及智商之前
智商的由來是第一個關注的點,最初并沒有這樣的說法,智商的出現也就100多年,具體是101年,在1904年法國人Alfred Binet設計一個測試來篩選出能夠獲益于特殊教育程度的低能兒童。與另一個人Theodore Simon共同發布了第一個使用的心理能力測驗。在這個測驗中的“心理年齡”就是一個智商對應的指標,在1916年,智力商數得到來它的第一個具體的定義:
$$
智商=(心理年齡/生理年齡)*100
$$
最初智商的比較也是在同一個年齡或者年齡段,之后,智商的定義也被滿滿拓寬和細化,最終成為了一個相對值,運用正態分布的鐘形曲線來描述智商的相對分布。
智商的出現還伴隨著一些概念:
智力測試(intellgence test)測量一般心理能力。
人格測試(personality tests)測量人格的不同方面,包括動機、興趣、價值觀和態度。
標準化(standardition)是指測試實測和評分的統一程序。
信度(reliability)是指測試的車輛一致性。
效度(validity)是指測驗車道設計中想測量東西的能力。
智商的真相:
智商不是固定的值
你認為這個世界是一塵不變的呢?還是逐步演進的呢?
這個世界當然是逐步演進的……歷史已經證明了么!
為什么你明顯生活在一個逐步演進的世界里,你卻竟然相信智商的天定的呢?或者反過來說,為什么你竟然經常腦子里閃過這樣的念頭:你看,我就是沒有天分么!
——李笑來
以上引用,就是對于智商你需要知道的第一個真相。
在人們能夠通過測試來測量智力之后,智商就一直不是一個固定值(fixed),而是可塑的(Plasticity)。這個觀點已經被大量的實例證明了。
從人的成長過程來看,智力的分布也是逐漸穩定,在個體的層面上,智力也不是一個定值,而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就像是你的身高一樣。
決定智商的因素
既然智商不是固定的,有哪些因素實際影響了智商呢?
最重要,也是最先想到的,是遺傳因素,這是很大程度上決定智商的,以本書中的數據來看,有50%的智商是有遺傳決定的。同時,遺傳也是可以塑造的,“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釋了遺傳的作用。
再者是環境,環境的影響能被重視是基于達爾文的進化論角度來看,人類的歷史也充分的證明了環境對智力的影響。
自工業時代以來,環境對智力的影響是正相關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的智力水平也在逐漸的提高。
啟示:從智商的發展來看,人的智力并沒有固定的說法,那就是說,人們嘗嘗給自己設置很多的限制,在這種限制之下,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影響。
- 智商的歷史發展也充分證明了,智商的增長是一個趨勢,也是一個不斷顯現的過程,從個體的角度來看,智商可能很大程度是遺傳的,但是我們的遺傳也是可以改變的,像是施瓦辛格的身體,通過大量的后天訓練之后變得很強壯,這樣的身體特征也通過基因遺傳給了下一代。這或許就是自己塑造的一種環境帶來的改變吧。目前也有不少的科學家發現,人們是可以習得一些技能并遺傳下去的。
- 智商僅僅是一個指標,或許智力是在眾多的指標中,人類能量化的不錯的一個。從而能通過研究智力與其他因素之間的相關性來探討智力的作用。但是,智力能夠量化,成功卻很難量化,你無法用一個人的成功標準去評定所有人的成功。所以不要太過高估智商的力量,也不要低估智商的作用。
- 標準化的終結:在萬維鋼的《精英日課》中解讀過《平均的終結》這本書,書中就前調了平均值的意義已經越來越不重要了。在上個世紀,通過大量模特的數據建立了一個“平均模特”的標準,之后,呵呵,這是一個不存在的“模特”。正確看待平均值,平均值或許僅僅是一個基礎比率,用于自己的行動參考。
參考文獻:
心理學導論,第九版,Wayne Weiten著,高定國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