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是否對于人生依舊迷茫,但生活里卻依舊有人過著你想要的生活,平靜的生活里不乏瀟灑的牛逼人物,而蕓蕓眾生繼續生活的煎熬與苦痛,依舊更加迷茫。
我也曾是眾生的一員。
生活最怕的不是物質的貧窮,而是思想的貧窮,物質的貧窮往往伴隨著思想的貧窮。我們都窮怕了,都在變著法子掙錢,卻沒有變著法子提高思維,也把錢給掙了,等待機會的青睞不如去練一套掙錢的“獨孤九劍”,靠思維和學到的知識去掙錢遠比站立在人來人往的柜臺前望著日漸高漲的物價感嘆人生的艱難,更會令人著實心安。
魯迅在《吶喊》自序中寫道: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子的希望。”
“是的,我雖然自有我的確信,然而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
人生有許多鐵屋子,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打破它們,但如果內心喪失了希望,那何談打破?人生要想跨過大海,征服大山,就得先破除思想的籬墻,得打破舊有的貧窮落后的思想,鐵屋子方才有希望獲得光明。
沒有逆天改命的意識,又怎會去邁開逆天改命的第一步,也不會想要去毀壞困囿自己的鐵屋子。我想,要改變迷茫,改變命運,必須要:意識的覺醒。
就像《擇天記》里陳長生的自強不息的改命意識,才會有堅持自我洗髓,引星入命,面臨生死攸關不離不棄堅持逆天改命,無論命運如何。
作為年輕的歷經在互聯網的一代,我們有了更多的可能,是否我們每個人都有覺醒的意識去面對更多的可能。
一、改命的意識。
1.很多偉大的人物都有為天下萬民的壯志和信仰,但在這之前你必須能改變自己才行。
在倫敦聞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塊名揚世界的墓碑,在這塊墓碑上,刻著這樣的一段話: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象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后,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后,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后愿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時,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后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2.你不能站在社會的最底層高喊為天下萬民謀福利的口號,卻絲毫不能實際去做點什么,偉大的人物在一步一步地改變自己,然后一步一步的改變世界。雷軍在金山錘煉了自己的管理、眼光、銷售等等才華,鋪墊數十年地改變與強化自己的本領,終有一朝用最具性價比的方式帶領了手機行業的不斷更新,我們從雙核時代到現在的十核時代,千千萬萬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受益了,得到了實際的好處。
二、不斷學習的意識。
1.自學意識。學習不是學校教育,是比學校教育更廣的天空。以前在高中可以跟著老師去依樣畫葫蘆,學的都是高考的內容,總感覺大多數都不是我們自己心甘情愿。大學里你不再有升學的壓力,也沒有人去逼迫你學習,你是否會主動去學習呢?
如果你的生活都是這樣的一直在尋找樂趣,搜尋樂趣,卻沒有學會任何知識,毫無收獲?如果你的生活都是這樣的一直在迷惘,通過KTV和追劇去麻醉自己,不想清醒,不敢面對。
2.系統學習的意識。比如設計方面,可以自己設計思維導圖,系統的學習。
如果你對你的行業還不熟悉,那么請你請問你的前輩,給你一些意見,盲目的摸索會浪費時間。請他們喝喝茶,聊聊天,或者加入一些付費的群請教好的老師。
三、交真心朋友意識。
1.朋友多了路好走,沒錯,但交朋友講究人品。每個人都說朋友,人生在世,要認識很多的人,但是有才能夠幫助自己的,又肯真心幫助自己的又有幾個?但如果你自己沒才,和有才的朋友又能否有認識的可能;即便沒才,你是否又會謙虛地去請教于他們呢?我們從歷史去看:李世民如果不禮賢下士,魏征有怎會真心進諫?魏征如果無才,李世民又是否會去交他這個朋友?耿直的性格和優異的才華。交朋友不是交換利益,交換利益的人一旦沒有利益可以交換,那誰還會和你交朋友。
理一下思路:人品和才華是交到真心朋友的兩大要訣。
看來:交真心朋友第一:人品
? ? 交真心朋友第二: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