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廣場???影像記錄165
2024年4月30日,在葡萄牙的里斯本游覽,來到了自由大道(Avenida da Liberdade)的最南邊的光復廣場(Pra?a dos Restauradores)。(圖片1)
1884年,為慶祝葡萄牙在1640年結束被西班牙60年的統治恢復獨立(1580-1640年間葡萄牙脫離西班牙統治的獨立戰爭)而建(附注1),因此叫光復廣場(Pra?a dos Restauradores;英文:Restauradores Square)。
后來,葡萄牙為了獨立,在1640年至1668年間與西班牙進行了“葡萄牙王政復古戰爭”,戰爭結束后,葡萄牙的統治者由布拉甘薩家族(Casa de Bragan?a)取代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家族(Casa de Habsburgo)。
1886年,在光復廣場中間樹立起一座高30米的方尖碑(修復者紀念碑),由安東尼奧·托馬斯·達豐塞卡(António Tomás da Fonseca)設計(圖片2),
北側的是勝利女神銅像,是雕塑家西蒙斯·德·阿爾梅達(Sim?es de Almeida)的作品(圖片3);
南側的獨立男神銅像則由阿爾貝托·努涅斯(Alberto Nunes)完成(圖片4)。
方尖碑有一面,上寫有一些文字,估計是紀念一些與葡萄牙有關的光復事件的時間、地點(從下到上):(圖片5)
1.Aleixo 12 de Agosto de 1641(阿萊西奧 1641年8月12日);
2.Angola 15 de Agosto de 1648(安哥拉 1648年8月15日);
3.Pernambuco 27 de Janeiro de 1654(伯南布哥 1654年1月27日);
4.Badajoz 22 de Julho de 1658(巴達霍斯 1658年7月22日)。
我只查到了其中兩個,都是葡萄牙人從荷蘭人手中奪回殖民地的事件(2和3),列在后面(附注2和附注3)。
其實整個方尖碑上鐫刻了好多這樣的時間點。(圖片6)
對于上面的4,順便說一句,兩天前,即2024年4月28日,我們離開西班牙托萊多,當晚就是在巴達霍斯(Badajoz)入住了一家酒店,但并沒有游覽這座小鎮,也不了解它的歷史。現在也沒查到,4是個什么事件。
歐洲城市就是廣場多,不大的地方就可以叫廣場,光復廣場離羅西歐廣場不遠,廣場及周圍的街道干凈整潔,交通便捷,很多公交和地鐵都通過這里。
光復廣場周圍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建筑。
最引人注目的是廣場西南側佛斯宮(Palácio Foz),建于18世紀到19世紀,室內裝飾華麗。它是過去的皇宮,現在是旅游服務中心和一家酒店。
大郵局在廣場東面,其內不僅出售郵品,而且還有郵局的歷史及其文物展覽。
而1930年代的伊甸電影院(éden)擁有美麗的裝飾藝術運動立面,現在是一個酒店,是建筑師卡西亞諾·布蘭科的作品。現代主義風格的Condes電影院建于1950年,建筑師是Raul Tojal,現在是硬石咖啡館。
附注1.葡萄牙在1640年脫離了西班牙的統治
1580-164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統治共60年。
公元1580年葡萄牙艾維茲王朝失勢,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Felipe II)強說他有一半葡萄牙皇室血統,使得伊比利半島的統治權又回到一個國家手中。在哈普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統治60年中,葡萄牙被拖進好幾次戰爭中,最慘的是公元1588年西葡無敵艦隊慘敗給英國。公元1640年,葡萄牙布拉甘薩王朝(House of Bragan?a)反抗西班牙的菲利普四世宣布獨立,為抵抗西班牙維持國家獨立,他再次長途跋涉與英國修好。
附注2.Angola 15 de Agosto de 1648(安哥拉 1648年8月15日)
安哥拉原來被稱做葡屬西非,它本來是葡萄牙最具經濟價值和最富庶的殖民地。公元1475年,葡萄牙人迪奧戈·康為了探尋去印度的海上航線,率領了由7艘船只所組成的艦隊,載有上百名士兵和少數的傳教士,沿著非洲西海岸航行,終于來到安哥拉境內的羅安達,發現了安哥拉的全部海岸,并且在剛果河口和圣奧古斯丁角立碑紀念。同時自安哥拉帶了一批黑人奴隸,返回葡萄牙。
1483年,迪奧戈又回到安哥拉,被他帶到葡萄牙去的那些奴隸們,也跟他回到了安哥拉。當時迪奧戈曾經和剛果王接觸,并且贏得了剛果王的友誼,因此剛果王也派出一名使節,長期駐在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1491年,另外一支葡萄牙艦隊也駛抵安哥拉,并且深入剛果河以西120哩的剛果王首府。不久以后,葡萄牙也在剛果王的首府設立大使館,展開了和當地土人間的貿易關系,和土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575年,葡萄牙人開始占領剛果以南的地區,并且建立了羅安達城,同時還征服了幾個土著部落,使白人慢慢地移民安哥拉。在以后的50年時間中,葡萄牙人逐漸擴張地盤。1617年,葡萄牙又在安哥拉建立了本吉拉城,勢力更加穩固,從此更加確定了葡萄牙在安哥拉的地位。從1640年到1648年間,荷蘭人曾經攻占這里的一些重要港口,后來又被葡萄牙人收復。
在以后的兩個世紀中,安哥拉經濟發展緩慢。當時葡萄牙人雖然在安哥拉也致力于發展農業生產,但是當時安哥拉殖民地的主要收入,卻是靠販賣黑奴前往巴西,一直到1830年,販賣黑奴的行為才告廢止。到了19世紀后期,安哥拉的經濟才轉向內陸發展,葡萄牙人開始積極開發農業和地下礦產資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安哥拉曾經被來自西南非的德軍所攻擊。由于葡萄牙人的堅守不退,才沒有遭受到德軍的蹂躪。
在1884年至1885年舉行的柏林會議上,安哥拉被劃為葡萄牙殖民地。
葡萄牙1922年派軍隊占領了安哥拉全境。
從1951年開始,安哥拉改成葡萄牙的一個海外省,由葡萄牙政府派遣總督前來治理。
進入20世紀70年代,由于受到非洲的民族主義運動的影響。加上境內黑人生活過于艱苦,因此在1961年1月開始,安哥拉人展開實際反抗行動。要求獨立自主。北部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的游擊武力,在叢林地區建立了一些據點,采用游擊戰術攻擊葡萄牙在安哥拉境內的軍隊。并且以距離羅安達以北約150公里的安布瑞茲港作基地,由他們的領袖羅勃拉領導。
20世紀50年代以后,在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中,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安人運)、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安解陣)和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安盟)先后成立。
安人運從1961年2月4日開始展開武裝斗爭。
1966年,又有由奈托領導的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出現,他們盤踞在安哥拉的首都羅安達城和附近地區。同時在南部新里斯本也有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的政治組織出現。他們各自擁有一支游擊武力。但是這三個當地的政治性組織并不互相協調,它們各自為政,并且互相爭斗。
1975年1月,葡萄牙政府終于同意安哥拉走向獨立,同時簽訂了一項彭民納協定,要安哥拉三派政治勢力自行達成協議,以便在安哥拉獨立的時候,有統一合法的代表,自葡萄牙人手中接收安哥拉的統治權。
1975年11月10日,最后一批葡萄牙軍隊撤離安哥拉;11日,安哥拉宣告獨立,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國,結束了葡萄牙人500年來的殖民統治。
同年,安哥拉獨立后,由蘇聯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MPLA;安人運)和由美國、南非政府支持的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UNITA;安盟)引發對立沖突,后演變成全國性內戰。結果親蘇的安人運獲勝,并掌握政權。由這時開始安哥拉政府和蘇聯結盟,而且實行一黨專政。
安哥拉人民運動1976年擊敗安解陣并把安盟趕出城市后,安哥拉人民民主共和國解體;安哥拉人民共和國陸續得到全球許多國家的承認。然而,安哥拉人民共和國政府軍與安盟部隊的內戰則愈演愈烈,至今尚未平息。
1977年7月,安哥拉政府軍與安盟部隊在馬溫加、奎托夸納瓦萊發生大規模戰斗,古巴軍隊和南非軍隊直接參戰,雙方損失慘重。內戰這一階段,由原蘇聯和古巴支持的安哥拉人民運動一方和由美國和南非支持的安盟一方,都卷入了安內戰。
1982年安哥拉政府與美國就解決南部非洲沖突問題開始會談。
1984年2月,安哥拉與南非達成《脫離軍事接觸協議》。由于美國和南非堅持把撤軍與納米比亞獨立問題聯系在一起,以及美國公開向安盟提供軍事援助,談判陷入僵局。
1987年7月,安、美恢復談判,在安、美所提新建議的基礎上雙方多次會晤。1988年1月至3月,安、古、美三方舉行多次會談,古巴在會談中表示愿從安撤軍,安、古在3月會談中進而向美提出4年內古從安撤軍的時間表。自5月起,三方會談擴大為安、古、美、南非四方會談。8月8日,安、古、南非達成在安南部實現停火及南非軍隊從安撤離的協議。
1987年8月22日,南非正式與古、安簽訂停火協議,規定南非軍隊從9月1日起撤出安哥拉。9月底,安、古、美、南非就古巴在24個月至30個月內撤出軍隊的時間表達成協議。12月13日,安、古、南非簽署布拉柴維爾協議議定書,建議從1989年4月1日起,古巴在27個月內從安哥拉全部撤走全部軍隊。
1990年安哥拉政府決定放棄社會主義的路線,次年實行多黨政制。
1991年5月,安哥拉人民運動政府和安盟的領導人薩文比,在葡萄牙介入下簽署《比塞斯和平協議》。
1992年9月,安哥拉舉行獨立后首次多黨選舉,安盟失利并拒絕接受選舉結果,安哥拉重陷內戰。
經聯合國居中協調,雙方經過談判于1994年11月簽署《盧薩卡和平協議》。該協議包括雙方復員軍隊,成立新的國防軍,安盟實行非軍事化,以及將政府行政管理延伸到安盟所控制的地區等內容。此后,和平進程在曲折中緩慢前進。
1997年4月,以安人運為主體、有安盟成員參加的安哥拉民族團結和解政府成立。
1998年上半年起,由于安盟拒不履行和平協議,安哥拉國內局勢緊張,和平進程陷入僵局。9月初,安盟內部出現分化,部分安盟高級成員組成“革新委員會”,公開反對安盟主席薩文比,主張與政府合作。安哥拉政府隨即承認該委員會代表安盟,宣布只與它進行談判,并指控薩文比為戰犯,不再與之對話。11月中旬,安哥拉內戰重新爆發。安哥拉和平進程實已夭折。聯合國于1995年向安派遣7000人的維和部隊,1997年7月改設聯合國安哥拉觀察團。1999年2月在安政府要求下,聯合國安理會決定終止聯安觀察團。
2002年2月,安盟領導人薩文比被政府軍擊斃。4月4日,安哥拉政府與安盟簽署停火協議。安哥拉結束長達27年的內戰,實現全面和平,開始進入戰后恢復與重建時期。
附注3.Pernambuco 27 de Janeiro de 1654(伯南布哥 1654年1月27日)
伯南布哥,巴西東北部一州,東濱大西洋,面積10.1萬平方公里,首府累西腓。
除東部為沿海低地外,絕大部分為高原。熱帶氣候。沿海濕熱,內地高原干燥;3-7月為雨季,8-次年2月為旱季。
16世紀30年代起,葡萄牙人在此開辟甘蔗種植園。1630-1654年被荷蘭所占。19世紀上半期曾發生多次起義,1889年設州,經濟以農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