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紀念碑? ??影像記錄161
2024年4月30日,在里斯本的第二天。一早來到特茹河畔的帝國廣場,參觀航海紀念碑。(圖片1)
航海紀念碑是里斯本的一處標志性建筑物。(圖片2)
大航海時代也被稱為地理大發現時代,所以這座葡萄牙航海紀念碑亦稱為地理大發現紀念碑、海洋發現紀念碑、發現者紀念碑(葡萄牙文:Padr?o dos Descobrimentos 或 Monumento aos Descobrimentos,字面翻譯應為發現紀念碑)。這是為了紀念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而修建的紀念碑,位于里斯本市貝倫區的巴西利亞大道邊上,地處特茹河河口的北岸,北距熱羅尼莫斯修道院600余米,西距貝倫塔約1400米。(圖片3)
這里也是15、16世紀地理大發現時代到印度和東方去的帆船起航的地方,附近的很多建筑、設施都與地理大發現的人物或事件相關,是感受葡萄牙昔日輝煌的著名景點。
紀念碑高52米,內部有7層,有許多各種功能的房間。
一、建造歷史
最初的紀念碑是一個非混凝土結構的臨時性建筑,由葡萄牙設計師若澤·安熱洛·科蒂內利·特爾莫和雕塑家萊奧波爾多·德阿爾梅達在1939年設計建造,安放在熱羅尼莫斯修道院與現址之間的帝國廣場上,1940年6月在葡萄牙世界博覽會上公開展出。
博覽會結束后,碑體于1943年6月撤除。
1958年2月3日,葡萄牙海外省、公共工程部和里斯本市政院共同下發文件,修建永久性的航海紀念碑。
工程項目從當年11月開始,采用水泥和從萊里亞、辛特拉地區開采的石材,按照1940年的碑體模型放大后修建,至1960年1月建成,以此向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獻禮。
作為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紀念活動的內容之一,1960年8月9日舉辦了地理大發現紀念碑的揭幕儀式。
不久紀念碑移交給里斯本港務局管理。
1985年成立“地理大發現文化中心”,在碑體內部設立觀景臺和展覽廳。2003年4月歸 Gest?o de Equipamentos e Anima??o Cultural (EGEAC, E.E.M.)公司管理。
二、建筑結構
碑體通高52米,被設計成一個卡拉維爾帆船的形象,船頭面向特茹河,上面首先是恩里克王子的塑像。
在他身后船帆東、西兩側的坡道上,各排列著16個人物塑像,他們都是在地理大發現時代具有影響的葡萄牙人。
碑體正中為長方形的板狀結構,高出船帆部分的東、西兩邊分別都雕有兩個葡萄牙方型盾徽。(圖片4)
紀念碑正面的碑文寫著:獻給恩里克和發現海上之路的英雄。
碑體北面(船尾)被雕飾成一個巨大的十字架,十字豎長橫短,酷似一柄長劍,十字架和長劍融為一體,喻示當年的大航海時代的征戰者“一手拿圣經,一手揮利劍”。下方是展覽廳的入口。(圖片5)
緊挨碑體兩邊的地面上各有一座環球航海標志,安放在石質臺基上。(圖片6)
紀念碑北面至巴西利亞大道之間的大廣場,即帝國廣場,是由克里斯蒂諾·達席爾瓦設計、南非政府饋贈修建,用不同類型的石材鋪設而成。(圖片7)
主體圖案是一個巨大的圓形風玫瑰,圓形外以波浪紋填滿廣場,風玫瑰中心是一副標有葡萄牙地理發現路線和年代的世界地圖,上面刻有發現新大陸的日期。
三、人物塑像
航海紀念碑上雕塑的人物,除了居首位的恩里克王子外,還包括達·伽馬、麥哲倫、卡布拉爾以及其他32位葡萄牙航海家、導航員、傳教士和科學家。
不知什么原因,許多資料都說航海紀念碑上雕塑的人物有80位,也有說60多位的。實際情況是,加上恩里克王子,共有33位。
還有人說人物中有哥倫布,其實并沒有。歷史上哥倫布曾在葡萄牙學習航海技術,但哥倫布在尋求葡萄牙王室的幫助時,卻被拒絕了,反而背地里派出船隊出海。后來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把葡萄牙王室后悔死了,所以也不可能把哥倫布放在紀念碑上。
以下列出紀念碑上的人物。
先看紀念碑西側人物塑像(從右至左):(圖片8)
1.恩里克王子(Infante Dom Henrique, 1394-1460年)
2.費爾南多王子(Infante Fernando,1402-1443年,恩里克幼弟)
3.若昂·貢薩爾維斯·扎爾科(Jo?o Gon?alves Zarco,約1390-1471年,航海家)
4.吉爾·埃亞內斯(吉爾·埃阿尼什,Gil Eanes,15世紀,航海家)
5.佩羅·德阿倫克爾(Pêro de Alenquer,15世紀,領航員)
6.佩德羅·努內斯(Pedro Nunes,1502-1578年,數學家)
7.佩羅·埃斯科瓦爾(Pêro Escobar,15世紀,航海家)
8.雅科梅·德·馬略卡(Jácome de Maiorca,14-15世紀,地圖學家)
9.佩羅·達·科維良(Pêro da Covilh?,約1460-1526年后,旅行家)
10.戈梅斯·埃亞內斯·德祖拉拉(Gomes Eanes de Zurara,約1410-1474年,編年史學家)
11.努諾·貢薩爾維斯(Nuno Gon?alves,15世紀,畫家)
12.路易斯·德·卡蒙斯(Luís de Cam?es,約1524-1580年,詩人)
13.恩里克·蘇亞雷斯(Frei Henrique Soares de Coimbra,約1465-1532年,方濟各會傳教士)
14.貢薩洛·德卡瓦略(Friar Gon?alo de Carvalho,15世紀,多明我會傳教士)
15.費爾南·門德斯·平托(Fern?o Mendes Pinto,約1509-1583年,探險家)
16.菲莉帕王后(Filipa de Lencastre,1360-1415年,恩里克之母)
17.佩德羅王子(Infante Pedro,1392-1449年,恩里克次兄)
再看紀念碑東側人物塑像(從左至右):(圖片9)
1.恩里克王子(Infante Dom Henrique, 1394-1460年)
2.阿豐索五世國王(阿方索五世,Afonso V de Portugal,1432-1481年,恩里克之侄)
3.瓦斯科·達·伽馬(Vasco da Gama,約1460-1524年,航海家)
4.阿方索·貢薩爾維斯·巴爾達亞(Afonso Gon?alves Baldaia,15世紀,航海家)
5.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Pedro álvares Cabral,約1467-約1520年,航海家)
6.費爾南·德·麥哲倫(Fern?o de Magalh?es,約1480-1521年,航海家)
7.尼科勞·科埃略(Nicolau Coelho,約1460-1502年,航海家)
8.加斯帕爾·科特雷亞爾(Gaspar Corte-Real,約1450-約1501年,航海家)
9.馬丁·阿豐索·德索薩(Martim Afonso de Sousa,約1500-1571年,航海家)
10.若昂·德巴羅斯(Jo?o de Barros,1496-1570年,史學家)
11.埃斯特旺·達伽馬(Estêv?o da Gama,約1430-1497年,瓦斯科·達·伽馬之父;瓦斯科·達·伽馬的次子也叫這個名字)
12.巴托洛梅烏·迪亞斯(Bartolomeu Dias,約1451-1500年,航海家)
13.迪奧戈·卡奧(迪奧戈·康,Diogo C?o,15世紀,航海家)
14.安東尼奧·阿布雷烏(António Abreu,約1480-約1514年,航海家)
15.阿豐索·德阿爾布克爾克(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Afonso de Albuquerque,約1453-1514年,次任印度總督)
16.方濟各·沙勿略(S?o Francisco Xavier,1506-1552年,耶穌會傳教士)
17.克里斯托旺·達伽馬(Cristóv?o da Gama,約1516-1542年,瓦斯科·達·伽馬之子)
附注1.恩里克王子的簡單生平
恩里克王子的全名是唐·阿方索·恩里克
(葡:Infante Dom Henrique,或Henrique O Navegador,英:Henry the Navigator,1394-1460年),亦稱亨利王子,葡萄牙親王。因設立航海學校、獎勵航海事業而被稱為“航海者”。在他的支持下,葡萄牙船隊在非洲西海岸至幾內亞一帶,掠取黑人、黃金、象牙,并先后占領馬德拉群島等。(圖片10)
恩里克王子實際上并沒有出海遠航,只是在1415年隨王國船隊出征過摩洛哥的休達(ceuta,摩洛哥重要的軍事要塞和港口,現在是西班牙的飛地)。他是若奧一世國王(King John I)的第三個兒子,他的母親是英國人。他自幼沉靜踏實,喜好鉆研,專心致志于既定目標。他隨船隊到達休達后,刻苦研究了大量歷史文獻,積累了寶貴的航海資料。他確信,地球上尚有許多未知的大陸等待人們去發現。于是,一個宏大的設想在他的腦海里初步形成。他認定,葡萄牙歷史上一個新的時代即將開始。
自休達返國后,恩里克便一心一意地投身于航海事業。他遠離豪華舒適的宮廷,放棄了婚姻和家庭生活,選擇葡萄牙西南角荒涼的圣·維森特角(Cape St Vincent)附近的薩格雷斯(Sagres)定居下來,在這里創立了一所航海學校和一個天文臺。他從國外招聘有名的宇宙學家和數學家,研究了搜集來的大量信息。之后,在薩格雷斯開設船塢建造船只。
經過多年的研究、訓練和準備后,恩里克于1418年派出船隊首次出航,并在當年發現了馬德群島的桑托斯港島,繼而于次年發現了馬德拉島。其后,他派出的船隊又相繼發現了亞速爾群島各島嶼。
從那個世紀30年代起,恩里克向當時人類的航海極限發起挑戰。他精心挑選了葡萄牙第一流的探險家和英勇無畏的水手。這些忠心耿耿為他的航海事業效勞的船長和船員,遵照他周密的計劃和部署,先后發現了幾內亞、塞內加爾、佛得角和塞拉里昂。
據史書記載,恩里克曾三令五申他的船長,要同被發現陸地上的土著人和睦相處,主張在那里進行和平的殖民。這就是后人稱之為的地理大發現。后來,葡萄牙王室受到尋找黃金、販賣黑奴等物質利益的驅使,航海大發現變成了武力征服和掠奪,演變為殘酷的殖民主義統治和壓迫。
15世紀上半葉,葡萄牙航海發現取得的成就震驚歐洲,恩里克不僅為葡萄牙人所景仰,而且受到歐洲人的尊敬。歐洲人尊稱他為航海家,葡萄牙人則親昵地稱呼他恩里克王子和航海王子。他對人類的貢獻遠遠超過一位航海家的豐功偉績。葡萄牙歷史學家雅依梅·科爾特桑說:我們不能忘記這一事件的世界意義,因為它與過去有聯系,也就是說,葡萄牙人從其他民族以往的經驗中得到了啟迪,它的后果是對新人類的誕生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葡萄牙人對恩里克王子的愛戴與崇拜達到極高的程度,以致把他的形象神圣化了。傳說,他是一個純粹而又嚴肅的修道式人物,把一切個人情感和欲望置之度外,從不為瑣碎之事占用寶貴時光,耽誤航海事業。恩里克王子終身未娶,他性格嚴謹而堅定,生活樸實。
恩里克王子1460年因病在他的航海基地薩格雷斯謝世,終年66歲。歷史學家評價說,無論對葡萄牙還是對整個歐洲,他的一生及其事業的重要性是無法估量的。(圖片11)
為了表示對他的永久敬慕,葡萄牙人民為他建立了紀念碑,設立了“唐·阿方索·恩里克王子勛章”,表彰對葡萄牙做出貢獻的本國和外國文化人士。恩里克王子的名字永遠同葡萄牙的航海事業和航海大發現聯系在一起。
附注2.恩里克王子的航海歷程
1415年,恩里克王子親任統帥突襲休達,事先摩爾人一點也不知情,結果僅用了一天時間,休達就被攻陷,葡萄牙人僅陣亡了8人。后人把這看作是葡萄牙人,也是歐洲人向外擴張的開端。
1417年,摩爾人的軍隊包圍了休達,恩里克王子又率領援兵來到休達,并在那里度過了3個月,這是改變世界歷史的3個月。在這3個月里,恩里克王子從戰俘和商人口中了解到,有一條古老而繁忙的商路可以穿過撒哈拉大沙漠,經過20天就可以到達樹林繁茂、土地肥沃的“綠色國家”,即今天的幾內亞、岡比亞、塞內加爾、馬里南部和尼日爾南部,從那里可以獲得非洲胡椒、黃金、象牙。葡萄牙人對陸路穿過沙漠是沒有經驗的,恩里克王子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要從海路到達“綠色國家”。這一主張得到了國王若奧一世的贊同。
恩里克王子對政治毫無興趣,他到遠離政治中心里斯本的葡萄牙最南部的阿加維省任總督,并在靠近圣維森特角的一個叫薩格里什的小村子定居下來,這個地方成了他以后幾十年中到陌生地方進行探險的出發地。
恩里克王子對航海的貢獻不是親自去探險,而是大力推動探險的進行。他在那里創辦了一所航海學院,培養本國水手,提高他們的航海技藝;設立觀象臺,網羅各國的地學家、地圖繪制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共同研究,制訂計劃、方案;廣泛收集地理、氣象、信風、海流、造船、航海等種種文獻資料,加以分析、整理,為己所用;建立了旅行圖書館,其中就有《馬可·波羅游記》,還收集了很多地圖,并且繪制新的地圖。
他資助數學家和手工藝人改進、制作新的航海儀器,如改進從中國傳入的指南針,象限儀(一種測量高度,尤其是海拔高度的儀器),橫標儀(一種簡易星盤,用來測量緯度)。
在航海中,船只是最為重要的,由于地中海和大西洋的航行條件不同,在地中海中航行的船是不適合在大西洋中航行的,因此,亨利的最大精力放在了造船上,為此他采取了許多優惠措施鼓勵造船:建造100噸以上船只的人都可以從皇家森林免費得到木材,任何其他必要的材料都可以免稅進口。在當時貨幣不足的情況下,免稅進口是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的。經過努力,到1440年,終于造出了適宜在大西洋上航行的船舶。它是一種多桅三角帆船,用三角帆的目的是使船舶在逆風的情況下也能行駛,只需要調整帆的角度就可以了,不像以前那么依賴風向。這種船船體小吃水淺輕便靈活速度快,這使它可以在緊靠海岸的地方航行,不必為了躲避暗礁和沙洲而遠離海岸,這一點在以探索陌生海岸為目的的航行中尤為重要。
1419年或1420年,恩里克王子派出了他的第一支僅有一艘橫帆船的探險隊,向南尋找幾內亞。船被風吹向了西方,馬德拉群島就這樣被發現了,恩里克王子隨后宣布該群島屬葡萄牙所有,并于1420年派出了殖民船隊。后來這里成了葡萄牙探險隊的落腳點和物資供應站。
他的下一個目標是加那利群島,但是葡萄牙士兵卻被當地人打敗,恩里克王子以后又作過幾次努力,均告失敗。后來,葡萄牙放棄了對加那利群島的所有權,把它讓給了西班牙人。隨后幾年,恩里克王子又數次派出探險隊從兩個方向進行探索。一個方向是沿非洲海岸南下,一個方向是離開海岸向西南深處航行以發現更多的島嶼。
1427年,向西南探險的艦隊發現了亞速爾群島。1432年,恩里克王子派出16條船、數百人、一名牧師,帶著幾十頭牲畜殖民亞速爾群島。亞速爾群島的發現和殖民對以后葡萄牙探險和殖民事業有重要影響,因為它離葡萄牙的距離幾乎相當于葡萄牙跨越大西洋到美洲距離的1/3。
1433年,國王若奧一世逝世,恩里克王子的弟弟杜亞爾特繼位,恩里克王子這時把主要精力放在沿非洲海岸南下的探險上。在這條航線上首要的障礙就是位于加那利群島正南方非洲大陸上的博哈爾角。博哈爾角以南對于當時的歐洲人來說是一個全然未知的世界,那里暗礁密布,巨浪滔天,有神秘莫測的急流,阿拉伯人把這片海域恐懼地稱為“黑暗的綠色海洋”,中世紀阿拉伯地圖上,在博哈爾角稍南的海岸邊,畫著一只從水里伸出來的魔鬼撒旦的手。
1434年,在經過十幾次的嘗試后,恩里克王子的遠征隊終于在船長吉爾·埃亞內斯率領下越過了該角。后來船長吹噓說,在黑暗的綠色海洋上航行就像在國內的水域上航行那么容易。同時代的葡萄牙歷史學家蘇拉拉稱這是一次壯舉。
第二年,埃亞內斯又再次出海到達了博哈爾角以南100海里的地方,他們在那里的海灘上發現了人和駱駝的足跡,證明了這一地區是有生命存在的。
1436年他們到達一個叫尼奧·得·奧羅的地方,在那里他們發現了砂金,以為那就是歐洲人一直在尋找的金河,其實這甚至不是一條河,只是一個小海灣,并無多大價值。
早在公元1341年到1346年,加泰羅尼亞與葡萄牙的航海家曾沿著非洲西海岸南航900公里,直到博哈多爾。水手不敢再向南航行,他們偷偷地回到歐洲,借口遇到種種恐怖的土著,海里的鹽厚得連犁都犁不開。他們同時還揚言,凡是通過博哈多爾的基督教徒都會變成黑人。
在杜亞爾特統治期間,國王把馬德拉群島1/5的稅收作為航海基金。1438 年阿方索五世繼位,攝政王佩德羅把博哈爾角以南的航海與貿易壟斷權交給恩里克王子,并免除航海所得收益的一切稅金。
為支持恩里克王子在西非傳教,教皇任命他為騎士團團長,他可隨意支配該騎士團的經費。以上支持保證了恩里克王子航海的雄厚資金,是航海探險迅速推進的動力。但探險不是為了探險而探險,曠日持久的探險沒有帶來多少收益,所以恩里克王子遭受了越來越多的批評,認為這是在毫無意義、毫無收益地追求不可知的東西。
1441年,在處理完因進攻丹吉爾慘敗以及由此引發的政治斗爭后,恩里克王子回到薩格里什,重新開始了非洲沿岸探險。這一年探險隊創造了向南航行的新紀錄:布朗角(今毛里塔尼亞的努瓦迪布角)。同年,派出的另一支探險隊帶回來十個穆斯林俘虜。這標志著歐洲人開始卷入奴隸貿易。恩里克王子看到了這是平息批評的機會,于是在1444年組織了以掠奪奴隸為目的的航行,一次帶回來235名奴隸,并在拉古什郊外出售,這是罪惡的歐洲400年奴隸貿易的開始。
此后,恩里克王子組織的航行就是探險、殖民與奴隸貿易并重了。這時,葡萄牙王室又頒發特許狀給私人探險者,允許他們獲得他們所發現的一切,這對私人來說意味著只要付出很小的資金,只要敢冒險就可發大財;對王室而言,不用付代價就可得到收益。這在國內掀起一股私人探險的熱潮。不久以后,每年都有25艘船開往非洲海岸。當然私人探險由于其逐利性和無組織性,并不是在真正的探險,不過是在已發現的地區獲得財富而已。
1448年,恩里克王子派人在布朗角的阿爾金島建立永久性的堡壘,作為葡萄牙探險的貿易中轉站。隨著非洲貿易不斷擴大,阿爾金島成了提供金子的重要中心。探險終于有了收益,那些批評也沉寂下來,甚至不由自主地把過去的埋怨變成了公開的贊揚。
1444年,特里斯唐到達了布朗角的塞內加爾河口附近,這里的海岸變得青翠,植被繁茂,這樣經過十幾年的航行,葡萄牙終于到達了綠色國家。1449年以后,恩里克王子組織的航海人員就不以地理發現為任務,而是要盡力勘探一些已經發現的大河,特別是岡比亞河,從而尋找基督國王約翰和黃金。但是航海人員并沒有找到約翰和黃金,卻發現了一些繁榮的黑人王國,并且聽說遠處還有更大的王國。
1460年恩里克王子病逝,標志著葡萄牙海上探險一個偉大時代的結束。恩里克王子雖然一生中只有4次海上航行經歷而且都是在熟悉海域的短距離航行,但他仍無愧于“航海家”的稱號,是他組織和資助了最初持久而系統的探險,也是他將探險與殖民結合起來,使探險變成了一個有利可圖的事業。
在40年的有組織的航海活動中,葡萄牙成了歐洲的航海中心,他們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流的船隊,擁有第一流的造船技術,培養了一大批世界上第一流的探險家或航海家,如果沒有恩里克王子,這一切是不可能出現的。他推動了葡萄牙邁出了歐洲的大門,到未知世界進行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