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不參加全程馬拉松

我從2014年12月下載悅跑圈踏上跑步的道路。積累了1700多公里的跑量,在悅跑圈上被定義為“高級跑者”,參加過3次全馬,也深深喜歡最后堅持下來喜悅和興奮。

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有4次的受傷經歷。因為年輕,很快就好了。最后這一次受傷是我新年第一跑,一定要跑一個20.17km。即使在12公里我的右膝開始疼痛,13公里甚至走路都很疼,我都搞不清楚自己是怎樣的執拗非要把那個所謂的距離走完。

后來還是執拗不自知,又跑了兩次,終于最后一次以2公里開始疼,3公里放棄的結局收尾,記得很清楚上周六心里特別想跑10后回家,最后不得不停止,我很失落。昨天我和金教練溝通我的膝蓋問題,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和他溝通這個問題。

昨晚看運動的文章,馬拉松教練陶紹明說:

馬拉松比賽因為距離長,對于肌肉,關節,韌帶和心臟的刺激非常大。沒有準備參加,有非常大的風險。需要充分的認識和實際的訓練準備。半程需要3-6個月的時間,平時每周有3-5次5-12km的準備,賽前兩個月有過15-18km2-3次的耐力訓練。無論半馬和全馬。賽前訓練、賽后恢復,都有一套嚴格復雜的程序。

所以參加一次馬拉松需要那么長的準備,我顯然各方面沒有做到,一直在拿身體冒險,健康成本很高。雖然馬拉松現在死亡的比例并不高,但這么沒有準備,拿自己身體開玩笑,即使不是死亡,但身體的零件在慢慢壞,等到了臨界點,就怕已經沒有機會改正了。況且,我跑步的初衷并不是參加馬拉松。

其實,保持健康的門檻很低,只要一星期跑兩次步,或做兩次無氧,飲食健康一點,足矣。

雖然不參加全馬了,但2017年我的新目標是:

1、把肚子上的脂肪減掉,腰圍回到60-63厘米(誓死捍衛大媽與少女的分水嶺)。

2、我可以做15個標準的俯臥撐(現在一個也做不了)。

3、找一個靠譜的私教,定期做力量訓練,塑形。在自己身體的巔峰,練到身材的巔峰。

4、把跑步教練拿下來,熟練的自由泳,順便多鼓勵身邊的人健康的運動。

想起俞敏洪在畢業時對同學們說的話:別人學一遍的東西,我要學十遍。別人五年完成的事情,我可能需要十年。別人十年學會的東西,我可能需要二十年。如果實在追不上我就保持心情愉悅把你們一個個送走。

所以能避免不動,也能克制多動。保持健康,活得比別人長,再加上堅強的意志品質,在長達一生的競爭中,贏,是肯定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