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開篇以我有兩方印:一方為“舍得”,陽朱文,一方為“舍不得”,陰文,時時用之,道盡了蔣勛內心的糾纏困擾。他說寫舍得舍不得是因為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常常在舍得與舍不得之間游離。然而青春歲月,歡愛溫暖,許許多多舍不得,原來,都必須舍得;舍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其實不止是他,任何世俗凡人都難逃其糾纏,舍得是一種人生豁達,而舍不得,才是一種人之常情。
? ? ? ? 如果世間真有如此豁達之人,那也只能是佛,是圣人,而我們的日常,就是由無數的舍不得組成。舍不得母親臨終的離別,因為濃濃的愛意。舍不得時光飛逝,因為自己正在老去。舍不得朋友,因為曾經患難與共。許許多多的舍不得,構成了人世間的情和義,成就了生命原本的美,也讓我們對生命有了眷戀。
? ? ? ? ?帶著《金剛經》去旅行,從京都的禪林寺到清邁的無夢寺再到吳哥窟的廢墟,在心靈的寺院里一殿一殿地拜過去,體會雙手合十之間的心靜與輕安,于無聲中傾聽佛主的說法。誦經、打坐,每到一處必研墨抄寫經文,心就自然而然安靜了下來,對周圍的環境也漸漸變得熟悉。
? ? ? ? 蔣勛用佛學的智慧與自己品讀之后的領悟,帶我們神游古今中外,神話與現實之間,去感知自然、歷史和文化藝術,去領略每一個生命背后的美的狀態,向洪荒自然里存在的生命不同的修行方式致敬。蘇東坡的“多情應笑我”有著自嘲與坦蕩,經歷了人生的跌宕起伏,得意與失意,這場人生的功課做得艱難而認真。遭受貶謫與排擠,一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讓我們看到了他在舍得之后的豁達,解脫了自己分別好壞的執著,便有了更大的格局去寬容生命的受苦,詩詞的創作也到達了頂峰。無夢寺的微笑佛,沒有肉身和手足,沒有被修復而珍惜收藏,而是隨意堆放在樹林間任時光照亮、雨水淋濕、蟲蟻攀爬,卻依然微笑篤定,如人一般在經歷自己的漫長修行,試圖參悟《金剛經》中“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它的功課,以更大的格局來界定自己的存在。蔣勛通過對《金剛經》的領悟,對人對物有了別具一格的視角,從中也讓我們讀懂了更多的情愫。
? ? ? ? ?帶著《金剛經》去旅行,在人生的修行之路上,且行且品,將會是一種幸福。閑時讀幾句經文,于似懂非懂之間感受一份難得的平靜與心安。跟著蔣勛老師對《金剛經》的解讀,用更加清亮的眼光去欣賞沿途的山山水水、優美畫作,去品古讀今,去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相聚。無法做到《金剛經》中的“不驚、不怖、不畏”,卻可以時時提醒自己,在修行之路上,認真做自己的功課,而舍得舍不得,將是必做的功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