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8日,星期二,下午四點(diǎn)半。
我像是被“寫手”附體一般,發(fā)瘋的想寫一本書。
在公交車上,我給這本書取名《陳事》,注冊的時候被占用了,于是乎,有了《陳事瑾記》。靈感化作文字,有了這本書的存在。
回頭看看以前的日記,本子上寫道:
“把遇到的人見過的事寫下來;把奮斗過感動過的事寫下來;把喜歡過討厭過愛過的人寫下來;把想做的事想折騰的事寫下來。把青春寫在紙上,送給未來的自己,下酒煮茶。”
然而,很多時候,甚至大多數(shù)時候,即便我特別想寫點(diǎn)東西,用文字慰藉心靈,卻總有借口,以至于遲遲不曾動筆。假設(shè)身邊沒有紙和筆,我是不大樂意寫在手機(jī)便簽里,沒有專門的本子也是不可的,這是我對寫字的尊敬,有種儀式上的隆重之感,非要寫在專屬日記里才放心。可如今轉(zhuǎn)念一想,這不過是懶惰的借口罷了。
老干部霍建華人人都知道,卻鮮少人知曉靳東也是老干部的一員,我對于他說過的一句話印象十分深刻。
“我為什么要把我的這些感受、私生活公之于眾呢?基本上我在生活當(dāng)中,我是一個極其不愿意讓別人了解我的一個人。”在此之前,我也如他一般,極其不愿意將自己公之于眾,即使有人說,你看你,凈說瞎話,從前你可是愛出風(fēng)頭,活的像別人家的孩子,過得像電視劇一樣。可我,你終究不懂,而且你不是說,那是從前的我嘛。
人到了某個年齡,某個時刻,會突然長大,會改變以前的某個想法,某個觀念。所以,我就是這樣,從一開始極其不愿將這些感受公之于眾,到如今我多希望讓更多的人知道我是如何渡過那些艱難困苦歡樂悲傷。
文字,在此刻尤其重要。
它可以記錄我的成長故事;
它可以記錄我的奇思怪想;
它可以記錄我的信誓旦旦;
它可以記錄我的莫名其妙。
那些子陳年往事,正是青春里的故事。
那個叫陳豫瑾的事,也是每個成長中的你可能遇到或已經(jīng)遇見過的事。
曾經(jīng)寫下的那些我很想做的事,很多都沒有去做,甚至沒有付出一丁點(diǎn)行動,現(xiàn)在想一想,自己真的夠討厭的哈。想做的事,不光要給自己列單子,更重要的是你得去完成你羅列出來的那些事。
其中一條便是寫本書。如今我就在完成它。
同哥說過,這樣寫人生也不會有巨大改變,更不可能成為名人作家,但是我就是想寫,因?yàn)楫?dāng)我坐在桌前寫下這些的時候,我就比別人多靠近一點(diǎn)夢想,那怕不能成功,那我讀書的書寫過的字喝過的毒雞湯,也能慢慢成就獨(dú)特唯一的我。
還是在同哥書里看到的這段。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不僅是機(jī)會改變命運(yùn),更是在那個年代,張愛玲有足夠的本事,才能影響現(xiàn)在的人。那是真的有本事,如今網(wǎng)紅衣服一脫,也有了一夜成名的機(jī)會。
同哥還說:“不是機(jī)會讓你出人頭地,年少成名,而是你長期的準(zhǔn)備讓你獲得了出人頭地的機(jī)會,你的素質(zhì)和積累讓你經(jīng)受住眾人的點(diǎn)評,才能被口口相傳。”誰不渴望出人頭地、年少成名?誰不曾幻想命運(yùn)女神光顧自己?終歸,我們都要通過自己的成長,通過你的長期準(zhǔn)備,通過自己的素質(zhì)提升,通過你的能力積累,將人生的方向盤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要做的努力很多,既然知道急不得,那就一步一步努力,一步一步成長。
我在等,等自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