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我曾經最喜歡的兩個藝人,在微博上公開撕逼,內心不僅劃過一片悲涼!
在2010年德云風波時,我還曾幼稚的認為,只是一時的誤會,也許會有相逢一笑泯恩仇、師徒言和眾盡歡的一幕,奈何,金子的一篇博文讓這一切都不可能發(fā)生了。
2005年年初通過大鵬的電臺,我知道了北京相聲大會,知道了郭德綱,知道了這個班社,當時的金子還很稚嫩,臺風還不穩(wěn)健。市面上、網絡上還盡是昆朋相聲網、東城區(qū)相聲俱樂部這些消息。
園子里還是真心喜歡相聲的人能夠聚在一起把酒言歡的場所。老活其實聽得很多,但是能和實事連在一起,包袱能如此的密集的相聲,只有在這里能聽到。
當時的中軸是徐德亮、邢文昭,小岳只是開場的小孩,高峰好的時候是第五場,多數時候是和李文山先生來第三場,(一段時間的徐高組合也是讓人眼前一亮)金子的倒三,何大拿、李菁的倒二(偶爾劉文步和王文林先生也有可能在這個位置),郭德剛和張文順老先生的攢底(于大爺當時還不是場場到,張先生的身體還好。)帶給了我整整一年多的歡笑。無論收入多低,雷打不動周末要去聽上兩場。燒餅和小欒在前臺收票,孔云龍、李云杰、史愛東、張德武僅僅是插科打諢用來墊場的小演員。
金子,要說壓制,那時候的壓制比現(xiàn)在不知難上多少倍。如果說有郭先生的打壓,你就玩不起來了,那一眾相聲名家對那時的德云社的排擠,估計比現(xiàn)在郭先生對你做的惡事要嚴重的多吧。
在那種情況下都能殺出一條血路,以今時今日的你,應該不會比那時更難吧。你說郭師傅壟斷了演出市場,沒有了你的飯,這里面是不是透著能耐不足的原因呢?
02
從徐德亮王文林的離開,我已經覺得郭師傅做人做事一定是有問題的。后來的所謂德云危機,四名臺柱子因為各種原因離開,讓我再次覺得郭老師在某些利益上的分配一定是有問題的。隨著張德武、趙云霞等老人的后續(xù)離開,越來越覺的自己想的沒錯。
何大拿和李菁的離開因為高調和不合時宜,且能力確實非常不足,一直是我比較鄙視的一對。生也好,死也罷,沒有對他們任何的憐憫之情。然而金子似乎是被誤解才離開的,三節(jié)兩壽的短信祝福,讓我覺得,還有一絲溫暖在心間,總覺得事情說開了,應該就沒問題了。只要金子能回來,其實所有謠言不攻自破。奈何二十幾天前的那篇博文,真心讓這種希望破滅了!
獨立開啟滿座劇場的金子曾經讓我覺得可以同時看到兩個我喜歡的人獨立發(fā)展,可惜,金子的能耐太多來自于郭師傅,處處有著郭師傅的影子。如果沒有自己獨有的特色,那看拷貝不如看原版,這也是生存環(huán)境嚴酷的最主要原因。金子,與其在微博上和他撕逼,不如在小劇場把功夫煉精,再出山也許比現(xiàn)在好混的多。
03
郭師傅總說他壟斷了商演的市場,當然,前提是兩千人以上,我承認。但是是不是在這種壟斷下別的人就沒有出路了呢?
先說小王爺在青藍大廈連續(xù)三年的封箱都在千人以上,他是怎么做到的。相比郭師傅穿上鞋后的精滑,小王爺早期的時評其實更辛辣諷刺,更讓人大呼過癮。所以,即便是和張伯鑫掰了后,和陳朔合作了很久,我也會翻墻去看他的早期作品。
再說說苗阜王聲的陜派相聲,包袱密集、邏輯嚴謹、文化底蘊雄厚,傳播力度強悍,雖然上了電視后很多包袱取消了,影響了質量,但是遠比小王爺和郭師傅的電視版好看。一段《滿腹經綸》火遍大江南北。擁有了自己的風格,沖出郭師傅的壓制其實容易得多。
這是在金子說的那個平臺,簡單搜索一下相聲兩個字,可以看到主推部分赫然寫著苗阜王聲的名字,真的被壟斷又如何,不還是可以憑能耐破土而出嗎?
如果你說這是官方的壓制,我們來看看民意:
還是搜索相聲這個關鍵詞,第一頁的十六個選項,苗阜王聲占了三個,五分之一了吧。這個可不是優(yōu)酷推廣,這個靠的可是搜索率把排名硬拱上來的。
所以,別說郭師傅的壓制了,有能耐壓制不住,沒能耐撕逼吸引眼球也不能長青。還是想法跳出師傅的影子,做出自己的特色吧。
同樣的《皮褲胡同兇宅奇案》師徒倆的版本我都聽過,幾乎是一模一樣。那有什么意思啊。金子,來一個郭師傅不會的,有你自己獨特的段子,也挖幾個坑讓大家追啊!
看看燕春社葉蓬的《霍比特人》評書吧,也許會有些啟發(fā)呢!其實,金子,真要論說這樣的節(jié)目,我覺得你不輸給任何人。
04
微博里流傳這樣一句話,說郭剛缺德、曹云缺金。其實對于郭師傅來說,臺上活好就是有德。說白了,我們這些擁躉聽的是相聲,能把我逗樂了,這就是好一人。既要賣,臉朝外,要臉就是不要臉,不要臉就是要臉。天天在這像個圣人似得要求自己,上臺一個包袱都不響,有個卵用。臺下天天睡人妻,賭博吸毒抽白面,上臺精神頭倍兒足,讓大家連著笑就夠了。人品再次,還能次的過波波嗎!
金子說的大多數事都是和金相關的的事。根據金子“了斷書”的控訴可以看出,他之所以選擇離開德云社,無非就應了馬云總結員工離職的那兩句話,1、錢,沒給到位。2、心,委屈了。歸根到底是干得不爽。
讓我想起了郭師傅的一個段子:“咱說的不是這個錢,咱說的是這個事,啥事呢?錢的事!”呵呵,繞來繞去,還是那點事!
本事夠了不缺錢,錢給足了不鬧事!
所以缺金的在于臺上德行不足,缺德的在于臺下分金不公!
在這里給大家鏈接一個徐德亮離開那年時,郭德綱、于謙、何云偉、李菁、曹云金、劉云天、高峰、欒云平演的《到底是誰》對今天的事可能真是一個最大的諷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