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閱讀了《細節:如何輕松影響他人》引言及前7節。現將我的一點感受分享給大家。
本書引言部分通過生活中各類爽約事件引出不斷強調的一條道理:當你打算影響他人行為的時候,最微小的做法改變,往往能取得最顯著的成效。
這本書所列舉50多條改變現狀的做法均來自于說服科學(persuasion science)最新研究成果,不僅有很強權威性,而且適用性廣泛。此外,本書另一新穎之處在于首次探討如何使用“四兩撥千斤”的策略影響和說服他人。
擺事實講道理這種老套的說服方式大量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中,比如一名內科醫生為了改變慢性胃炎患者的生活方式,拿出許多科研證據長篇大論、反復強調健康生活方式的益處,最終很可能收效甚微。這是因為讓人們作出決定的并不是信息本身,而是信息呈現的背景和情境。所以提升自我影響力和說服力關鍵在于運用背景和情境的力量將所要傳遞的信息跟對方深層次動機關聯。
全書所列舉的這些低成本細微的改變,無一例外都運用了上述原理。有效且符合倫理地運用這些改變,會大幅度提升讀者影響他人的能力。這就是本書出版的目的。
全書首節《向大眾借力》通過列舉英國稅務海關總署將納稅人數寫在標準通知函上而大幅度提高清繳率(86%)的例子證明社會認同原理(social proof)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即人類行為在相當程度上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尤其是那些令他們深深認同的人。
社會認同原理普遍存在來源于三點原因:盡可能高效率地做出正確決定、獲得他人的認同以及用積極正面的角度看待自我。英國海關稅務海關總署此舉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條件,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效。
人們并不善于辨別影響自己行為的因素——無論事前還是事后。所以與其把自己影響策略建立在某些人自以為是的影響因素上,還不如運用社會認同原理簡明而誠實地指出,大多數跟他們相似的人已經這樣做了。
運用社會認同原理需要注意:你應該引導受眾關注被普遍接受、你應該去做的行為,要不然適得其反。
如果你希望受眾做的事情并不是大多數人采取的行為,那么你可以嘗試兩個具體有效的方法。第一個方法是強調你所鼓勵的行為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被大多數人認同。例如“90%的社區居民”很希望多學習一些健康常識”;第二種方法是公布絕對數字(暗示許多人都在這樣做或者那樣想)。
學習了社會認同原理之后,我可以將它運用在生活中。比如我母親患有高脂血癥,為了說服她外出運動。我會放棄以前長篇大論、擺事實講道理方式,轉而對她說:我看到小區里面的王阿姨、李阿姨……都出去散步、打羽毛球去了。這樣做的方式應該更有效。
這就是我這兩天剛開始閱讀此書的一點體會,相信這本書還會給我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