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這是等邊三角形的定義。
“等邊三角形三個角相等,并且都是60°”——這是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這是等邊三角形的判定。
多么簡單!
可是,可是可是,怎么會總愛出錯呢?!性質和判定總是搞反!甚至即使依據寫對了,追問:“條件”“結論”分別是什么?還是會說反!崩潰!
于是我想啊想,這到底是為什么?
今天終于想通了!孩子們從小認識三角形的時候,很可能最先認識的三角形就是等邊三角形(當時只叫它三角形),而等邊三角形三個角都相等這個性質太容易被“直觀”到了,以至于長久以來——定義與性質不同,定義中并不直接蘊涵“三個角相等”,而是要推斷的——這一點還從來沒有被澄清過!
換個說法,上述的等邊三角形的定義、性質、判定,在學生那里一直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的,它們從來就是“一回事兒”!
那么,現在的教學重點恰恰是在原有基礎上的“精確”,讓這三者之間區(qū)分開,并建立起邏輯聯系。這才是教學該著力的地方!
我認為它“太簡單”,就是沒有把上述兩種不同的觀念發(fā)展水平區(qū)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