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是瑞典著名經濟學家安妮卡·斯汀博爾和斯沃克·朗奇,長期從事企業研究工作。兩人曾經聯合發表過研究白皮書,對中國和美國硅谷的互聯網巨頭進行對比分析。安妮卡·斯汀博爾的著作《谷歌模式》曾登上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受到廣泛贊譽。
關于本書
本書對硅谷的一系列典型企業做了深度分析,通過對硅谷企業的組織結構、企業文化、管理規則等不同側面解讀,展示了構成“硅谷模式”的關鍵要素。作者指出,硅谷模式本質上是一種開放文化下的管理模式。正是在這種模式激發下,才讓硅谷成為世界的創新工廠。
核心內容
從硅谷的“推門文化”、“試錯文化”、“工程師文化”和“用人文化”四個方面,詳細介紹硅谷模式的精髓。
點擊查看大圖,保存到手機,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硅谷企業的“推門文化 ”
在硅谷的很多公司中,無論多高級別的領導,只要員工有思考成熟的想法和建議,都可以直接推門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些公司的領導就在公共區域辦公,員工想要找老板談心連門都不用推。
傳統公司通常采用樹狀組織架構,意味著從基層到管理層之間有更多層級和中間環節,并且要遵循一定匯報規則,這會導致官僚文化,阻礙信息傳遞。硅谷公司的組織完全不同,基層員工和公司高層可以直接溝通,無需中間環節的轉述,保證信息傳遞的最大效率。
硅谷孕育了平等文化,公司中不同層級員工之間是平等的契約關系,而不是傳統企業里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即便是不同職級,或者存在匯報關系的人員,也僅僅是工資待遇或者股權上的區別,沒有人事上的決定權。如果上級對下級有了“生殺予奪”的大權,下級就會犧牲公司的利益,轉而滿足上級的意愿。
在最高愿景下,硅谷公司通常會設置很多彼此平行的團隊和事業部。這些團隊和事業部的組建,強調“因事設崗”而不是“因人設崗”。要不要設置某個團隊,要根據業務本身的需求而定,而不是個人喜好。團隊具有一定生命周期,與其他團隊也存在合作、競爭關系。如果某項業務過時,這個團隊就會重新調整或者撤并。
具體團隊中,只有團隊帶頭人,沒有管理者。因為管理者關注的重點是指示、把控每一個環節需要做什么,而團隊帶頭人的角色是帶領。他們設定目標、激勵團隊成員、啟發并幫助團隊成員更好地表達自己。團隊帶頭人存在于公司的各個層級,是企業文化傳遞的使者。
【案例】
團隊帶頭人的選撥通常會很謹慎,谷歌的做法是,在提拔一個人之前,至少要取得他未來可能合作的五個同事的認可。因為老板不可能關注到辦公室的所有行為,但同在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卻可以做到。
比如說,老板可能不知道一個人很粗魯,或者說經常遲到這類細節,但其他的同事卻可以做出相對客觀的評價,這樣,即便這個人被提拔成團隊帶頭人,由于事先取得了大家的認可,今后合作也會更順暢。
二、硅谷企業的“試錯文化”
硅谷企業“試錯文化”的精髓:不管結果怎樣,先做了再說。任何一項探索沒有人能預料到它是否會成功,不去試就連失敗的可能也沒有。硅谷公司和其他傳統公司的最大區別,就在于是否邁出了探索這一步。
“試錯文化”是一種在硅谷公司中被普遍認可的價值觀。在他們看來,美國在短短200多年里成長為當今世界上的超級大國,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在不斷試錯和完善,而硅谷的演變、發展和這種“試錯文化”一脈相承。
硅谷企業對于失敗這件事是高度寬容的,所以才會有那么多人放開手腳,愿意去試錯,去嘗試新東西。
硅谷公司里,一個工程師有新鮮想法,哪怕看起來可能只是個死胡同,仍然可以在一部分工作時間完善這個想法,其他人也可以花一部分時間與這個工程師合作。如果產品取得成功,大家共贏;如果失敗,依然是重要的嘗試,代表了探索精神。
【案例】
硅谷的電商巨頭亞馬遜,曾經研發過一款智能手機,叫做 Fire Phone,上市后反響平平。
有的人可能會想,一個做電商的公司憑什么生產手機?但不要忘了,這款手機其實只是和其他產品平行的探索嘗試。和它同樣的嘗試,還有很多人熟悉的 Kindle 電子閱讀器,這項產品就在后續市場反饋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對于這次嘗試,亞馬遜 CEO 貝佐斯曾經說過,“我為 Fire Phone 的失敗感到自豪,這個探索本身就是一個寶貴的學習過程。”
三、硅谷企業的“工程師文化”
“工程師文化”,是指一切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工作文化。在硅谷企業中,一個人的地位、聲譽、威望,很大程度都歸結到他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解決問題。很多人即便不是職業工程師,但仍然具有工程師精神,動手能力非常強。
硅谷企業中,收入最高的是工程師。一個資深工程師的收入,甚至超過政府高級官員。因為工程師有自己的上升通道,并且工作時間靈活,休假很多,所以很多人寧可放棄做高管的機會,一輩子從事工程師職業。
這些工程師做事并不是靠老板下達任務,完全是憑著對技術、對解決問題自發的熱情。這種熱情,在整個硅谷是一種風氣。即便一些人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地位,依然保持著對技術、對創新的追求。
硅谷的工程師在日常鉆研中已經成為全能型復合人才,會做很多本來應該由產品經理做的事。他們不僅可以用技術實現自己的想法,對市場和用戶心理的把握也有很高的水平。
【案例】
谷歌曾經流傳這樣一個小故事:公司會在二樓的鐵柜中不定期地放置一些帶有谷歌徽標的 T 恤,大家都可以拿來穿,所以很快就會被拿完。后來有人注意到,這個鐵柜對面安裝了公共攝像頭,索性就寫了一個分析攝像頭監控圖像的軟件,判斷鐵柜的門是不是開著的,如果是開著的,很可能就是新的 T 恤又到了。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軟件會自動發送郵件到“T 恤警報器”的群組中,告訴大家來拿。
四、硅谷企業“沒有規則的規則 ”
硅谷企業通常不用非常詳盡、細致的工作描述來約束員工的行為,很少會說“不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為了發揮每個人的最大才能,他們經常對員工說的是“要創造”、“要打破”。他們認為,給員工創造自由的環境,是在為企業發展注入活力,產生創意就可能意味著下一個增長點。
硅谷的公司通常采用軟性管理,對不同團隊進行統一協調,對員工進行使命教育,讓員工明確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階段性任務。為了實現這些愿景,公司會用數據系統把階段性任務進行分解,對員工的行為和貢獻進行客觀合理的評估。
硅谷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通常很低。這些年輕的員工更不容易受到傳統規則的束縛,具有開放的視野,樂于接納變革。
金句:
1. 如果上級對下級有了“生殺予奪”的大權,那下級就會犧牲公司的利益,轉而滿足上級的意愿,這就會讓公司的戰略意圖難以落實。如果大家平等,為了單純爭取職位的興趣就會大大降低,反而把精力專注在事情本身。
2. 團隊帶頭人存在于公司各個層級,是企業文化傳遞的使者,他們向上承接公司的愿景,知道公司要往哪里發展,向下又能把這種愿景轉化為可執行的目標和任務。
3. 硅谷的企業對于失敗這件事是高度寬容的,所以才會有那么多人放開手腳,愿意去試錯,去嘗試新東西。
4. 讓員工保持良好的創新狀態,鼓勵他們去嘗試新的東西,總會給企業帶來一些新的創意,而這些創意,就可能意味著下一個增長點。
5. 對人才的使用是基于數據分析,而不是個人喜好,更不是辦公室政治,這是一種正向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