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冬天總是來得早又結束的遲,每年的三四月份天氣總是乍暖還寒。但是此時畢竟氣溫有所上升,在一個溫暖的中午你也不得不脫去厚厚的棉衣,突然有一天當你偶然發現日日走過的小路,有一束花朵在墻角、樹梢開放,人們驚訝的神情會不亞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自此之后,人們就有了一個春游的理由——春天來了。你會經常獨自一人或約上三五好友,去田野里、去山上,去欣賞春天,去感受時間的變化給我們熟悉的環境帶來的改變。
我總有一種感覺每當到了春天的時候對光陰的感受才特別強烈,我想大多數人也會有同樣的感覺吧,當我讀到“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我才知道自古以來人們大家到了春天,看到萬物復蘇,人們都會回顧并思考自己過去的一年,思考未來的,思考自己與時間的關系,思考在這個溫暖的季節如何重新開始,畢竟一年之計在于春啊。
那是開元二十一年的一個春天的某個夜晚,李白在安州的桃花園宴請他的堂兄弟們,花香滿園,明月清輝,席間李氏兄弟們羽觴交遞,高談開懷,仿佛此生全部美好的時光就在此夜。但過了此夜呢?或許大家又會重新為了生計、仕途、理想而奔波,再想想整個的人生吧,真是“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大家的心里不免又陷入了人類永恒的迷茫與焦慮,即對人生短暫的理解和對死亡的恐懼。怎么辦呢?此時李白站了出來,古人不是早就知道人生如此,于是那些樂觀的聰明的古拿著蠟燭,在夜里暢游,確實是有原因的啊!況且春天用艷麗景色召喚我,大地把絢麗的文章賜予我,我們兄弟今天聚在這桃花盛開的地方,大家前程似錦,我來給大家唱一曲吧。李白的歌聲又把兄弟們的情緒再次點燃,大家又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行酒如飛醉于月下,沒有好詩,怎能抒發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罰酒三杯。不知李白最后有沒有被罰就三杯,但我想即使李白被罰三杯他也愿意,因為樂觀開朗的李白此時面對陽春美景和俊秀群季,他或許會有那么一次做詩不成而被罰三杯,但他會一飲而盡,然后繼續暢談暢飲。
文中的“浮生如夢,為歡幾何”一句讓我想起了電影《死亡詩社》的“船長”說的那句話“及時行樂”。在這部電影中,基廷老師在一所被學生稱為“地獄”的傳統學校里擔任文學老師,他到來的第一堂課就給孩子們強烈的沖擊,他讓學生叫他“船長”,他帶領孩子們去學校的校史館里傾聽掛在墻上照片里的人的心聲,那段有名的臺詞是“孩子們,我們最終都會化為塵土。每個人終有一天會停止呼吸,手腳冰涼,與世長辭。如墻壁上的照片一樣,他們也曾和你們一樣朝氣蓬勃,然而他們現在卻永遠的消失了。”讓學生直面人生,感受生命的短暫,并且學會“及時行樂”。那句從內心發出來的“及時行樂”的高呼,在我的內心縈繞不去。“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從容不迫地生活。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活中所有的精華,摒棄一切與生活無關的東西,以免在生命終結之時,發現自己枉活一世。”“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我覺得李白在千年以前給他的堂兄弟們上了一堂與電影《死亡詩社》中基廷老師一樣的人生課。
是啊!人來一世終究要為什么?在自己或長或短的生命歷程中,不應該勇敢地做真實的自己,讓生命發出精彩的一瞬嗎?真的,傾聽內心的聲音,發現自我“及時行樂”行動起來,去經歷、去體驗、去發現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