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屏風,歷史悠久。
是中國傳統家具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古時作為建筑內部擋風之用,
所謂“屏其風也”。
陳設于室內顯著之處,
分隔、美化、協調、擋風。
與古典家具交相輝映,互相襯托,
于和諧之中透著寧靜之美。
推門而入,
入眼即是美輪美奐的畫幅。
客來,欣賞之余,
稍作停留,亦可思索言辭。
主人聞其聲,
整理衣袍冠帶再現身迎接。
宛轉之間,
拜訪之禮與待客之道皆從容。
三千年前,
屏風是身份和權利的象征,
為皇帝天子專用。
古語有云:”天子當屏而立“。
后來,權貴之家紛紛效仿,
屏風不再是皇家獨享。
漢唐時期,
幾乎有錢人家都使用屏風,
形式也變得多樣起來,
由原來的獨扇屏發展為多扇屏。
明代以后,
掛屏的出現,
屏風逐漸由實用性走向裝飾性。
山水花草,鳥獸蟲魚,
或雕、或刻、或繡、或繪。
極盡精致與奢華。
清朝的屏風幾乎取代畫軸,
懸掛于室內,
已完全脫離實用家具的范疇。
尤其雍正和乾隆時期,
風行一時,
屏風于室內幾乎處處可見。
近年,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
屏風這一古典家具的美感也逐漸被人們
發掘和接納。
熱衷于中式建筑的設計師們,
在兼具實用與裝飾性的同時,
賦予屏風新時代的特色。
人行明鏡中,
鳥度屏風里。
隔不斷的美感,
透不空的神秘。
這一份含蓄的余韻,
在源遠流長的歲月長河里,
從容的精致著。
本文由匠客街綜合原創,圖片來源網絡,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