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言可用資料(二)

古代內衣知識

古時內衣稱中衣,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史料見于漢朝。其中女性內衣在不同的時期又稱為抱腹、心衣、兩襠、抹胸、肚兜等,唐代女性“慣束羅裙半露胸”的普遍裝束在歷史上只不過短短一瞬,從古到今,內衣都一直蘊藏著女性的隱秘,是絕對不為外人所知的。古書中提及內衣外露的女子不是歡場女子,就是如同梁山孫二娘一般,古人對內衣的心態是隱諱的。

? ?褻衣主腰抹胸肚兜

? ?女子貼身穿的上衣,即肚兜中的上兜,因不能輕易示人的服用性質而得名。明清時期婦女的貼身之衣,“主”是指系扣的意思,通常為宮女所穿的款式,強調刺繡裝飾。是一種“腰間小衣”,是“肚兜”的前身,始于南北朝,是唐宋時期內衣的稱謂,結構上以緊束前胸為特征,以防風寒,用于約束和固定胸部。也稱兜肚,以正方或菱形衣片為常見,有素色與刺繡之分,左右兩角裝有繩帶,系于后背,還有有袋無袋之分。

? ?中國古代內衣不像歷代外衣具備嚴謹的典章服制,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外衣是政治,而內衣則是情感。中國古代內衣都是情和藝的完美結合,它是女性私密空間中的悄悄話語。每個古代女子縫制自己的內衣時,都將萬千情愫傾注于上:求子繡石榴、求財繡牡丹,避邪繡猛獸、思念心上人就繡花草……在外衣上根本不敢體現的人生理想及個人欲念,但在內衣上可以充分描繪展現。

? ?正如《云縷心衣———中國古代內衣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一書所展示的:中國古代內衣文化的多元性、時段性較之其他服飾更自由、更智慧,亦更富于濃情。隋唐時期,依賴內衣來展示“乘間歡合”及充當驚艷式宮女的外在符號,已開始承載“……閨門失禮之事不以之異”的性開放思潮,憑借內衣的形制、色制來袒露身體,更顯唐代內衣服飾文化的開放氣度及人文精神中驚彩絕艷的異光;宋代后期的“理學”制約,并沒有使內衣文化暗淡失色,而是以“窄、瘦、長、奇”別具中原特色,為日后的“肚兜”文化奠定了根基;明朝內衣文化中“非繡衣大紅不服”、“非大紅裹衣不華”的“主腰”式內衣,更體現當時社會風尚中“導奢導陰”的生活消費理念,成為對禁欲主義反叛的強有力符號;清末民國,更是華夏內衣一派艷陽天的繁紛時期,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情愿還是不情愿,既有對傳統內衣的繼承,又有對西方內衣文化的接納,“修形塑身”與“寄寓精神”的肚兜藝術提升了華夏內衣的全新內容,結構上的科學化、圖騰上的裝飾理想化、工藝上的精巧化,材質上的多樣化,使肚兜藝術與社會、身體、人生價值交映生輝。該書將自春秋以來的中國古代內衣歷史文化及設計藝術鋪陳得流光溢彩,彰顯出完全不同于中國古代外衣嚴謹服制的一種浪漫隱秘圖像。

? ?漢代以前,女人下面無衣,到了漢朝才穿上開襠褲。《漢書·上官皇后傳》說:“雖宮人使令皆為窮褲,多其帶。”所謂“窮褲”,便是開襠褲。穿開襠褲的目的是方便大小便,然則不穿內褲,也順理成章。如此情形,至少延續到了唐朝,日本人以唐裝制成和服,似乎女子著和服也不穿內褲。

? ?也有人說和服是“吳服”的改造,來源江南八百童男女。女人不穿內褲,保留了古代中國人“衣”的基本特點。“日本人唯一的發明,就是男人的那塊兜襠布,至今還留在相撲力士碩大無比的臀縫里。”

家具

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傳統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在其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創(蟹)造出了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其中家具文化作為這個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通過祖先們的勞動創(蟹)造,逐步形成了一段段各具風格特色的獨特形式。對歷代家具的研究,會使我們從一個側面了解當時的生產發展、生活習俗、思想感情以及審美情趣等。中國家具的藝術成就,對東西方都產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世界家具體系中,它占有重要的地位。

? ?家具一詞,它們詞意包括很廣,但通常一般指由木匠所制造的“桌椅板凳”之類。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內以床為主,地面鋪席;再后來出現屏、幾、案等家具,床既是臥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礎上又延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漢、魏各時期,沒有太多變化,有凳、桌出現,但不是主流;直到漢代,胡床進入中原地帶,到南北朝時期,高型坐具陸續出現,垂足而坐開始流行。憩居形式到了唐代仍然是兩種形式并行,高的桌、椅、凳等已被不少人所使用,但席地而坐仍然是很多人的日常習慣。

? ?真正開始垂足高坐從宋代,各種配合高坐的家具也應運而生。元、明、清各代,對家具的生產、設計要求精益求精,尤其是明清兩代,成為傳統家具的全盛時期。

? ?中國歷代家具的特質,在于它不僅僅通過各歷史時期的演變,完善其服務于人類的使用價值,同時還凝集出在其特定環境里形成的不同的藝術風格。在現存的位數眾多的明清家具中,比較集中的體現出精湛的工藝價值、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沉重的歷史文化價值。這就使家具成為中(蟹)華民族值得驕傲并珍視的文化遺產之一。

? ?宋代以前的生活方式起居習慣都與后來差別很大,所以我們今天幾乎無法見到宋以前的家具實物。宋以后的千年當中,人們習慣于垂足高坐,并產生大量既美觀又實用的家具,明清家具是家具的黃金時代,可以說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 ?明及清代前期家具制造業空前繁(蟹)榮,大致上可歸于兩個原因,一是城市鄉鎮的商品經濟普遍發達起來,社會時尚的追求也從另一個側面刺激了家具的供需數量;另一個原因可能與海運的開放有關,硬質木材大量涌入,使工匠們有發揮的空間,竟相制造出在堅固程度和美觀實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家具。

? ?人類脫離洞穴生活后,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部落紛爭、城邦混戰的徘徊時期。中國在商代進入青銅文明時期,從現有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當時高超的鑄造技術和不凡的審美趣味。在先民的日常生活當中,祭祀活動占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把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寄托于上天的佑護。禮器成為這一時期最重要的器物,其中也有一部分器物可視為早期的家具,起到置物、儲存等作用。比如“俎”,就是一種專門用來屠宰牲畜的案子,并把宰殺完的祭品放在上面;再如“禁”,是商周時期放酒器的臺子,造型渾厚,紋飾多為恐怖的饕餮紋。

? ?此外,商代已出現了比較成熟的髹漆技術,并被運用到床、案類家具的裝飾上。從出土的一些漆器殘片上,可以看到豐富的紋飾,在紅地黑花之外,還鑲嵌象牙、松石等,其技術達到了很高水平。

? ?春秋時期,奴隸社會走向崩潰,整個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到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大有提高,人們的生存環境也相應地得到改善,與前代相比,家具的制造水平有很大提高。尤其在木材加工方面,出現了象魯班這樣的技術高超的工匠,不僅促進了家具的發展,而且在木構建筑上也發揮了他們的才能。由于冶金技術的進步,煉鐵技術的改進給木材加工帶來了突飛猛進的變革,出現了豐富的加工器械和工具,如鐵制的鋸、斧、鉆、鑿、鏟、刨等等,為家具的制造帶來了便利條件。相傳鋸子就是由魯班發明的,工藝的改進也促進了家具的改進。

? ?當時主要的家具品種是幾、案等。其中木制品大部分都以漆髹飾,一則為了美觀,顯示家具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二則是對木材起保護作用。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是坐、跪于地上,所以幾、案都比較低。

? ?床的出現,使人類的生活水平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木材埋于地下,受潮受壓,容易**;使用過程中也容易受到水、火的損害,所以我們很難見到那時的實物。在河南信陽出土的彩繪大床,是極其難得的物證,可以看出楚國的家具制造情況,亦可依此推斷它的前身。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使用屏風的記載,它起到分割空間、美化環境的作用,春秋、戰國時期,其制作和髹飾都已相當精美。

? ?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政治、經濟、文化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規模龐大的阿房宮是秦始皇大興土木的一個標志性建筑,當時的輝煌都隨著戰火和天災付之一炬,豪華的陳設和恢宏的殿堂都無處找尋了,我們只能借助于史料記載和文學作品來想象當時的境況。

? ?漢代仍然是席地而坐,室內生活以床、榻為中心,床的功能不僅供睡眠,用餐、交談等活動也都在床上進行,大量的漢代畫像磚、畫像石都體現了這樣的場景。床與榻略有不同,床高于榻,比榻寬些。設置于床上的帳幔也有重要作用,夏日避蚊蟲、冬日御風寒,同時起到美化的作用,也是顯示身份、財富的標志。

? ?幾在漢代是等級制度的象征,皇帝用玉幾,公侯用木幾或竹幾,幾置于床前,在生活、起居中起著重要作用。案的作用相當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用案作為飲食用桌,也用來放置竹簡、伏案寫作。

? ?隨著對西域各國的頻繁交流,打破了各國間相對隔絕的狀態。胡床就在此時傳入我國,這是一種形如馬扎的坐具,以后被發展成可折疊馬扎、交椅等,更為重要的是為后來人們的“垂足而坐”奠定了基礎。

? ?從魏晉六朝至宋元時期,前后千年有余。中國社會此期間出現過激烈變動,魏晉南北朝連年戰亂,李唐王朝太平盛事,宋代市井生活日益繁(蟹)榮,元帝國疆域遼闊,史無前例。這些劇烈的變動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元朝時意大利旅行家馬克·波羅對雄偉壯麗的東方帝國贊頌有加,東方文明的光芒與歐洲中世紀的黑暗形成鮮明對比。這一時期,中國人的生活以及中國人在生活中所使用的家具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席地而坐”是魏晉以前中國人固有的習慣,從東漢時期開始,隨著東西各民族的交流,新的生活方式傳入中國,“垂足而坐”的形式更方便、更舒適,為中國人所接受,這種坐姿的傳入與佛教的傳入有直接關系,尤其到魏晉南北朝以后,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世俗生活形態開始了。

? ?盡管漢末至六朝這一段時間政治混亂、戰爭頻仍,但其間的精神生活卻很自由很開放,藝術創(蟹)造充滿熱情。在戰亂中疲于奔命的人們對佛教所描繪的來世充滿幻想,而超脫凡俗的高士放浪形骸,隱居山野,陶淵明、竹林七賢,就出現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佛教的日益盛興,促進了大規模地建設廟宇、石窟,其中的陳設、用具也都受到外來影響,出現了墩、椅、凳等高型家具。

? ?遺憾的是我們無法見到當時家具的實物,參考資料只能借助于同時期的壁畫、石刻、文字記載或其他工藝品的仿制品。從唐代的繪畫中可以看到椅、凳、雙人胡床、墩等家具,但這些家具僅限于上層社會或者僧侶所使用。這與承襲前代席地而坐的習慣有關,或許是當時的人們把床、榻都理解為高的地面。在裝飾方面,浮雕配件或繪畫圖案,都與佛教有很大關系。

? ?隋朝只維持了37年,在家具方面沒有什么特殊的東西,也看不出有什么變化。真正的繁(蟹)榮時期是在唐代。唐代初期就出現了蓬勃進取的精神風貌,長時間的戰亂和流離失所在江山統一后,人們的生活熱情得以爆發。“貞觀之治”帶來了社會的穩定和文化上的空前繁(蟹)榮。唐代的家具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顯現出它的渾厚、豐滿、寬大、穩重之特點,體重和氣勢都比較博大,但在工藝技術和品種上都缺少變化。豪門貴族們所使用的家具比較豐富,尤其在裝飾上更加華麗,唐畫中多有寫實體現。這一時期的家具出現復雜的雕花,并以大漆彩繪,畫以花卉圖案。

? ?從唐代敦煌壁畫上除了可以看到鼓墩、蓮花座、藤編墩等,還可以見到形制較為簡單的板足案、曲足案、翹頭案等。文人士大夫們多追求素雅潔凈,所以這一時期的立屏、圍屏多素面無飾。床榻類無多變化,因襲上代形制,以箱式床、架屏床、平臺床、獨立榻為主。

? ?晚唐至五代,士大夫和名門望族們以追求豪華奢侈的生活為時尚,許多重大宴請社交活動都由繪畫高手加以記錄,這給我們研究、考察當時人們的生活環境提供了極為可靠的形象資料。五代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畫面向我們清晰地展示了五代時期家具的使用狀況,其中有直背靠背椅、條案、屏風、床、榻、墩等等。完整簡潔的形式也向我們預示了明式家具前期形態,為中國歷史家具的最完美階段打下了基礎。

? ?從10世紀中晚期開始,宋王朝展開了它經濟發展、城市繁(蟹)榮的畫卷。

? ?宋時高座家具已相當普遍,高案、高桌、高幾也相應出現,垂足而坐已成為固定的姿勢,中國歷史上的起居生活變革由坐姿而定。城鎮世俗生活的繁(蟹)榮使高檔宅院、園林大量興建,打造家具以布置房間成為必然,這給家具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 ?宋代以及稍后的遼、金歷時300余年,家具發展經歷了一個**時期,高檔家具系統已建立并完善起來,家具品種愈加豐富,式樣愈加美觀。比如桌類就可分為方桌、條桌、琴桌、飯桌、酒桌以及折疊桌,按用途愈分愈細。宋代的椅子已經相當完善,后腿直接升上,搭腦出頭收攏,整塊的靠背板支撐人體向后依靠的力量。圈椅形制完善,有圓靠背,以適應人體曲線。胡床改進后形成交椅。幾類發展出高幾、矮幾、固定幾、直腿幾、卷曲腿幾等各種形式。宋代家具在總體風格上呈現出挺拔、秀麗的特點,裝飾上承襲五代風格,趨于樸素、雅致,不作大面積的雕鏤裝飾,只取局部點綴以求其畫龍點睛的效果。

? ?相對而言,元代立國時間也比較短,統治者采用的政策是漢制,所以,不僅在政治、經濟體制上沿襲宋、遼、金各代,家具方面亦稟承宋制,工藝技術和造型設計上都沒有大的改變。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出現了抽屜桌,抽屜作為儲物之匣方便開取,是一大發明,它更大程度地加大了家具的使用效果。而這一新事物的出現也許更多地歸功于民族交流和文化交融。

? ?從魏晉六朝至宋遼金元這千余年間,中國王朝不斷更替,其中發生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民族融合,社會取向一直沿著封建儒家的統治路線運行。當西方正在黑暗的中世紀苦苦摸索,力圖走向新的啟蒙之時,中國的封建王朝又在不斷更替,元代也即將結素,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個更世俗,更多樣化的新時代。

? ?16世紀末至17世紀,西方世界的巴洛克藝術占據主導地位。東方的中國正經歷著明朝市井文化繁(蟹)榮時期,社會都很不穩定,政治**,農民起義。而離戰亂較遠的南(蟹)方地區,卻出現了蘇作家具和廣作家具的造型藝術高峰時期。直到明朝滅亡以后,這一高峰還一直延續下去,至清代雍正、乾隆朝才開始出現典型清式家具的特征。

? ?所謂明式家具,一般是指在繼承宋元家具傳統樣式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由明入清,以優質硬木為主要材料的日用居室家具。根據有關文字資料,它起始時被稱之為“細木家具”,或者“小木家伙”。

? ?起初,這種“細木家具”在江南地區主要采用當地盛產的櫸木,至明中期以后,更多地選用花梨、紫檀、等品種的木材。當時人們把這些花紋美麗的木材統稱為“文木”。特別是經過晚明時文人的直接參與和積極倡導,這類時髦的家具立即得以風行并迅速以鮮明的風格形象蔓延開來。細木家具具有經久耐用的實用性和雋永高遠的審美趣味,它以一種出類拔萃的藝術風貌,成為中(蟹)華民族文明史中一顆藝術明珠。這種家具產生于明代,時代特色鮮明,故稱其為“明式”。

? ?明式家具的產生和發展,主要的地域范圍在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這從傳世家具實物以及文獻記載中都可以看到,這一地區的明式家具持續著鮮明獨特的風格。到清代前期,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生產,但從產品不難看出只有蘇州地區的風格特點和工藝技術最具底蘊。這種風格鮮明的江南家具,得到廣泛喜愛,人們把蘇式家具看成是明式家具的正宗,也稱它為“蘇式家具”,或稱“蘇做”。

? ?明末清初,社會動蕩不安,可家具的發展并未因戰亂而停滯。崇禎年間的家具不見什么創新,但從形制、工藝、裝飾、用材等各方面都日趨成熟。大量進口硬木木料如紫檀、花梨、紅木都得到上層社會和文人雅士的喜愛,其中色澤淡雅、花紋美麗的花梨木成為制作高檔家具的首選材料。國產的木材如南(蟹)方的與黃花梨接近的鐵力木、櫸木,北方的高麗木,核桃木等大量柴木也得到廣泛使用,另外,還有用于裝飾的黃楊木和癭木以及專做箱柜的樟木等都被廣泛使用.在裝飾上有浮雕鏤雕以及各種曲線線形,既豐富又有節制,使得這一時期的家具剛柔相濟,洗練中顯出精致;白銅合頁、把手、緊固件或其它配件恰到好處地為家具增添了有效的裝飾作用,在色彩上也相得益彰。

? ?在家具的種類上,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豐富,而家具又根據使用者在不同場合的需要進一布細分,不僅有桌、柜、箱類,也有床榻類、椅凳類、幾案類、屏風類等等,其中最為集中地出現當在清朝初期。精品當數紫檀,也有少量花梨和紅木。根據不同的工藝特點,做法上明顯不同,可劃分為紫檀作、花梨作、紅木作以及柴木作等等,相互有所區別。清初的柴木家具是明代家具中的精品,許多柴木家具風格淳厚、造型敦厚,體現出來自民間的審美情趣。在柴木家具當中,以晉作為最優,河北、山東也不乏佳作,精品不絕。

? ?清初之時,盡管在家具上的創新不多,但在開國之初,統治者以既開明又保守的姿態面對一切,體現在家具上就出現了尺寸擴大,形式守舊的特征;但隨著政治的穩定,社會的繁(蟹)榮,統治者體現到家具上的追求,一是體積加大,二是裝飾一味趨細趨膩。

? ?縱觀整個家具史,明末至清初這一段時間,蘇式家具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流傳至今的許多明式家具實物,多數是清代早期蘇州一帶所生產的。隨著社會的演變,又出現許多新品種,它們都是在“明式”家具基礎上的變體,總體風格依然是“高雅”和“典雅”。

? ?清代中葉以后,清式家具的風格逐漸明朗起來,蘇式家具也出現了新的特征,與風行全國的京式家具相互影響,又各自保留著自身的特點和歷史地位,在清代各種不同風格的家具中獨樹一幟。

? ?此時的西方世界早已進入資本主義,頻頻發生政治**、工業**和科學**。而中國依然沉浸在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里,閉關自守,自我滿足。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94~1895年的甲午戰爭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被迫打開國門。接二連三的災難使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傳統的價值觀。

? ?從家具的工藝技術和造型藝術上講,乾隆后期達到了頂峰時期,這個時期片面追求華麗的裝飾和精細的雕琢。以多求勝,物極必反,過多的奢華達到極至之后,衰落已露出跡象,乾隆時期的家具已經告訴人們對未來的茫然,除了復雜細密的裝飾,已無更多的標新立異,而是不知所措。嘉慶時期曾出現了長時間的停滯,從當時皇家造辦處的文件檔案中可以看出,隨著工作量的減少,家具生產日益衰落。這一時期的民間家具多以仿宮廷風格為主,只是更簡陋更粗糙,毫無創新可言。

? ?道光年間以后,內憂外患接踵而至,中國遭受著外國列強的任意宰割。家具業也隨之結束了它曾光輝燦爛的歲月,連光緒皇帝大婚的家具也都交由民間木器作坊隨意制造,其粗俗、簡陋令人難以置信。民間家具以京作、蘇作、廣作為主。盡管京城集中了大批能工巧匠,但所制出的家具卻呆板乏力;蘇作家具一掃往日的高雅樸實,而變成僵硬、程式化,江南一些有名園林中所保存的硬木家具便是這一時期的產品;廣作家具更多地受到外來家具的影響,獅爪腳、貝殼飾、卷草紋等在廣作家具中多有出現,但仍免不了產生堆砌、羅嗦的感覺,而且做工粗糙。

? ?研究、欣賞、鑒定古典家具有賴于相關資料,實物是一部分,來自于傳世或出土;其它的來自于墓室壁畫、其它材料制成的模型、傳世繪畫、書籍插圖以及文字資料。我們的先民有厚葬之風,為我們在地下留下一部歷史,具體而形象,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對它們進行縱向的對照、比較,橫向的分析和辨別,可以更深層次地了解中國家具的發展脈絡。

? ?所謂縱向的對照、比較就是要把家具的產生、發展、變遷的過程納入大的歷史背景當中去,經過對照、比較可以看出它們相互之間的承襲關系和形制上的變化;通過分析家具與當時社會政治、經濟、宗教、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聯系,可以明確各個歷史時期家具風格變化的路線和特點;研究各朝代科學技術和材料工藝方面的進步,可以掌握家具制作、材料使用、工藝特點等方面的知識。所謂橫向的具體分析和辨認,是指從造型、工藝、材料、裝飾四個方面著手,進行綜合分析。造型是最重要的,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在家具造型上流有明顯痕跡,比如說唐代的家具造型上是圓形,而宋代則是以矩形為主,明代家具則呈現出比側勻稱,挺拔秀麗為特色,清代早期則是以寬大渾厚為主。裝飾特點也是識別家具的重要方面,每個時代都有特定的題材和內容,在手法、裝飾紋樣上也都各不相同,例如明代喜用小面積浮雕或透雕,而清代則喜歡大面積使用雕、鏤、刻、嵌以及金銀彩繪等裝飾手法。此外,對材料的選擇、卯榫工藝的不同也都是重要的方面。以上諸項要整體把握,綜合分析,聯系背景,仔細辨別,才能認識古典家具的真面目。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983評論 6 537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772評論 3 422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947評論 0 381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201評論 1 315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960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350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406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549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104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914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89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647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34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75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007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834評論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106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早些年,還沒有九陽豆漿機的時候,買了臺松下的打磨機,所以每次打完豆漿后都會有好多未打成粉的小顆粒,母親不想將這些小...
    四川一芬閱讀 505評論 0 0
  • “本文參加 #川理情·我的大學故事# 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均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布過 川理情,我的大...
    Love_Spindrift閱讀 370評論 0 1
  • 二高:普拉提
    JanePlus閱讀 17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