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不是為了自己感動自己
現在是2017年8月28日,距離2018考研還有117天,我在備考的途中,去年的這時我我也一樣。而此去心境完全不同。
文科生一名,本科是管理學,考研跨考歷史,完全是跟著自己的興趣走,雖然在許多論壇、貼吧上都看到大神的忠告:文學、歷史是有錢人的游戲。但我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她,不為別的,只因為當我在看到了、了解了我們國家、民族乃至人類的過往時的一種感動,我可以較為清楚的知道我們現在的行為意識、國家的組織方式的歷史淵源。直到現在這種感覺依然沒有改變。
大概是在大二時有了考研的想法,不是為了考研而是為了學習。那是大二上半學期的一天,我如往常一樣去往教學樓上自習,當時看的是《全球通史》,不知怎么就在那個下午看書的過程中就突然冒出了考歷史的想法,當時是想考世界史,后來隨著自己讀書的深入感覺世界史自己很難把控,而且自己外語不好,就改為了中國史,一直到現在。有時自己也很奇怪,就當是突然的一個想法,就讓自己一直堅持到現在,不得不感嘆思想的力度。
考研的復習和許多人一樣,大致是從大三下半學期開始。因為自己英語不好,也是從記單詞開始,專業課也差不多從五月份開始,七月份以前是和舍友一起,后來他也不考了,全班十三個男生就只剩我一個人考研。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大家都還在酣睡,甚至中午十二點回宿舍他們都還有在睡覺,這樣的日子確實考驗人的意志,畢竟人都是有惰性的,但我依然堅持了下來。八月初專業安排了半個月的實習,又打亂了我的學習計劃,回來已經快九月份,此時以前背的專業課忘掉了一大半,不得不很痛心。
回到學校后宿舍已經沒有辦法讓我很好的休息了,我午休時,他們剛起床,晚上宿舍不斷電,也因為大四基本沒有課,他們打游戲到一兩點,我更本沒辦法休息,所以不得不自己在外邊租房住。這樣一來自己就更加孤立了,每天圖書館、食堂、住處都是一人,其實比起這樣的孤獨最為難受的還是學習上的吃力。因為英語不好(沒過四級)直到九月初英語真題才做了不到一半,基本每天需要花三個多小時才能完整的做完一篇閱讀,這樣自己自然也感覺很累;專業課基本全部靠背,一千多個名詞解釋,每一個一百五到三百字不等,還有兩本論述題,真是背到絕望。
不過差不多到十一月份我把專業課都過了一遍,效果還不錯;政治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但英語就不太樂觀了,自己做真題錯誤率還是極高,作文也背的不好。這時的圖書館的人也少了一些,身邊也有開始放棄的同學。同班的一個女生考教育學,那天晚上我正在背書,她來找我說話:感覺自己背不完了,隨后就蹲在地上哭了起來。其實我也并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安慰她,可能真是壓力太大,那晚她回去后再也沒有來圖書館學習。好在今年她又重新開始了,最近狀態還不錯。
的確,最后的一個多月是最難過的,早上五點多起床去圖書館,晚上十點回到住處盡是疲憊,更為不滿的是背的專業課,教材都是八十年代的研究成果,而且充滿了意識形態的解讀,這并不能使我學到很多東西。但我深知這時為以后更好的學習必須付出的代價。翻開當時的日記本,我寫的最多的就是:我相信,2016年12月25日我走出考場那會是新的一天。
終于我考完了,但我走出考場,并沒有期望已久的欣喜與感動,很平和,如往常一樣去食堂吃飯,而后回到住處睡覺。那并不是新的一天!在我考試前我們就已經放假不少同學都已經回家或去實習,我又在學校呆了十來天,彌補了考研期間沒有看的書。
成績是年后出來,那天早上九點,首先出來的是政治和英語,很不幸英語很低,隨后出來專業課成績還可以。因為英語,我已深知與報考的學校無緣了。我從屋內走到屋外,就這樣反復,很難受,真的很難受,我無法形容。父母也并沒有說什么。
好在時間是一味良藥,那些悲傷、惆悵總會過去。開學我依然很早去了學校,去看書,看書很快樂!!!
七月我畢業了,也沒有回家,繼續復習。在我們心中總有一些東西是不可以被放棄的,與我而言便是讀書學習。
考研并不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的一部分,但如果你已經選擇了考研,希望你是真心的,而不只是為了獲得一些形式上的滿足,不是為了自己感動自己!!!
考研注定是一個人的戰斗,不要瞻前顧后、畏首畏尾,你選擇了,就要去付諸行動。
另外給大家一些建議:
(1)最為重要的一點,不要為考研而考研,這樣你會很痛苦。
(2)選定學校和專業后不要隨意更改。
(3)對于背誦較多的同學,重復是最好的辦法,不要為趕進度,不復習,這樣并沒有效果。
(4)對于不偏科的同學一定要記住,英語和政治加起來才200分,而專業課300分。(前提是不偏科)
(5)英語早點復習,政治九月份開始不遲。
(6)最后,考研是個漫長的過程不要經常熬夜學習,注意身體,不然十二月份天冷很容易生病。
請記住,我們的征程是星辰和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