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東,江湖人稱老楊,核桃品牌策劃CEO,核桃幫創始人
你以為這個是毛絨公仔,其實是毛巾
你以為這是個蛋糕,其實是一條毛巾
你以為這是個棒棒糖,它還是一條毛巾
這里是臺灣的興隆毛巾廠,原本是一個工廠,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旅游目的地。
這里的道旗是毛巾做的
看板上有制作毛巾的小知識
連游園需知也像毛巾一樣暖
來這里一定要帶著好心情
毛巾做的小玩偶,也有自己的故事
它叫小見,講話很直接,常和同學因為小事情而發生口角的小見,鬼靈精怪、喜歡惡作劇來戲弄大家,但最后卻被自己捉弄到...
臺灣織造毛巾的歷史可追朔至 1950年代在云林虎尾成立了臺灣第一家毛巾工廠,全盛時期有近三百家各式上下游廠商,虎尾可以說是名符其實臺灣毛巾的故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毛巾廠商基于成本考量,開始陸續遠赴大陸投資設廠,毛巾產值一直向下滑。
在2009年,興隆毛巾廠開始轉型成為觀光工廠,帶動毛了巾產業,吸引了大批人潮,從低谷時候每年產值2億新臺幣,到現在年產值10億新臺幣(約2億人民幣),上升了5倍。
現在,毛巾蛋糕又進化多了一步,變成蛋糕毛巾咖啡館。請來優秀的工匠,現場表演如何把毛巾變成可愛的公仔或是蛋糕。
不僅能看,小朋友們還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條獨特的毛巾。
開竅時間
這個案例,又再一次地驗證了楊曉東老師說過的,一切行業都是文旅行業。一家屬于第二產業的工廠,也能升級成為第三產業,成為旅游目的地。這個過程,第一步是找到自己的文化母體,那就是當地的制造業文化;第二是創造異質感——將毛巾做成蛋糕、玩偶的形象;第三步是創造曬點——不僅要做得獨特,而也要夠好看。說到底,就是從賣東西到服務于人,從說產品到體驗其中。
看完開竅,關機睡覺
以上觀點為【開竅】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必究。
- END -
每天一個商業案例,激發想象力
精彩不容錯過…